特色“包身工”:佛山14岁童工梦中猝死
痴山
《佛山14岁童工梦中猝死 死前每天工作11小时》报道,广东佛山制衣业,存在着大量招用童工现象。这些童工,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加班加点更属家常便饭。这些童工,没有保险,没有节假日,甚至没有最基本的劳动保护。年仅14岁的小攀,就是因家庭贫困,从湖南来到几百公里之外的佛山打工。不料在几日前,因工作过度繁重,猝死在自己的出租屋内。目前,小攀的家人已经报警,公安机关称,正在调查当中。
说到近些年来的童工现象,可谓屡禁不止愈演愈烈。当年黑砖窑事件,可谓血腥残酷。可到底有多少盘剥孩子的黑老板,受到严惩?毕竟,畸形市场经济下,违法犯罪,成为商人发财最来钱的手段。即使权钱交易作奸犯科杀人越货,只要弄到了钱,就是能人,就是精英,就是成功人士,继而黑白两道统吃。甚至披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外衣,继续维护自己的血腥利益。
说到体制外企业老板的无良和违法,被雇佣劳动者,没有星期礼拜节假日,没有社保养老保险,没有劳动保护,甚至挣不到最低工资。在我国众多繁华城市,可谓极其普遍。只是当局视而不见而已。童工,作为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往往在亲戚朋友关系的掩盖下,越发有恃无恐。像经济较发达的广东佛山,制衣业普遍招用童工,应当不是什么秘密?即使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即使每天经常加班加点,只要不到把孩子累死的份上,无论企业老板、孩子父母、还是政府监管部门,都会感觉正常之极。毕竟,在当下,法律,只是骗骗百姓的把戏。只是能提高GDP,只要能让一小部分有富起来。不管是剥削还是压榨,似乎都没有什么问题;不仅不存在什么问题,还是一些官僚们嘴中所谓的发展优势。
读《佛山14岁童工梦中猝死 死前每天工作11小时》,想了好多好多词,竟都词不达意,不经意间,想到夏衍《包身工》中经典文字。不知怎么,70多年前的夏老先生,竟像是专写当下似的:
“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营利的制度,我忍不住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和乌鸦很相像的那种怪样子的墨鸭,整排地停在舷上,它们的脚是用绳子吊住了的,下水捕鱼,起水的时候船户就在它的颈子上轻轻地一挤!吐了再捕,捕了再吐,墨鸭整天地捕鱼,卖鱼得钱的却是养墨鸭的船户。但是,从我们孩子的眼里看来,船户对墨鸭并没有怎样虐待,用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比喻帝国主义及其买办们与包身工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十分精当,有力地控诉了吃人的包身工制度。而现在,将这种关系转移到人和人的中间,便连这一点施与的温情也已经不存在了!”
2016-4-24鲁南
附:拙作《从陆丰毒品深圳童工,看市场经济规律》
《《企业招工难铤而走险用童工……》审读》
《“童工”无泪——永远的“遗憾”》
从陆丰毒品深圳童工,看市场经济规律
痴山
《广东公安厅长:陆丰毒品村只是冰山一角》报道:日前,广东省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李春生,在广东省人大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发言时称:雷霆扫毒汕尾专项收网行动,这仗打得好。但就全省的毒情形势而言,汕尾这个“堡垒村”只是冰山一角,全省毒情形势还依然严峻。
读此新闻,茫然想起前几天,看央视“铲除毒窝”的雷霆行动新闻时,一位很市场的熟人议论。这伙计掰着手头说呀,制毒贩毒,只所以长期存在,关键是各方都有利,而且也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再说了,不管贩毒的钱,还是卖孩子的钱,不都一样拉动GDP吗?你看博社村书记,当了多少年书记?多少年人大代表?
听此高论,觉着跟张维迎、茅于轼等叫兽的市场强盗规律理论,如出一辙。黯然沉思,竟想起了“童工有肉吃,不愿意回家”的新闻。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深圳一家电子厂近日被举报涉嫌非法使用数十名童工,这些童工每天工作12小时,每月固定工资仅2000元。不过,有关部门在将这些童工送回四川老家前,有个孩子对采访她的记者说了这样一句话:“在这里打工有米饭和肉吃,回家只能吃土豆和玉米,我不想回家”。
恍惚间,好象在哪档评论童工的电视节目里,有位知名时事评论家也说过:这童工之所以流行,一是因为贫穷,二是因为大学生失业读书没用;但最最关键,是各方都有利符合了市场规律。你看,用童工企业,省钱吧?介绍童工中介,挣钱吧?童工的父母,省了孩子上学的钱吧?孩子不花钱还能挣钱!对孩子,“好外”就更多了,不用上学,不用读书。新闻里的童工,不就说了吗?有米饭吃,有肉吃,回家只能吃玉米和土豆。你看看,这多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呀!真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极了!!
读着毒品与童工现象,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高论,然犹恐有不止于此者。想一想,觉着不管张维迎茅于轼们,还是熟人,及那位知名时事评论家,都坠入最根本的本质性谬误:世人皆知,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恪守遵循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规章,是市场经济的底线!依现行法律,制毒属严重刑事犯罪;使用童工也属明令禁止的违法!!!违反最基本的法律秩序底线,这符合了哪门子市场经济规律哪?
退一步说,人类繁衍生息,毕竟不同于猪狗鼠猫其他动物。更应当遵循人类自身的人性人伦道德规则。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试想,在一个国家飞机游艇等奢侈品与日俱增,在一个国家奢侈品消费创世界第一,在一个国家《2013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前400位总财富高达34746亿人民币,这毒品制造出来的GDP,童工创造出来的资本家财富,真就那么符合西方的市场经济规律吗?
2014-1-18鲁南
《企业招工难铤而走险用童工……》审读
痴山
新闻《企业招工难铤而走险用童工,专家忧地方政府纵容》,报道了企业童工现象,并说出现童工的原因在于“用工荒”,在于“招工难”。换句话说,是用工荒和招工难促使珠三角、长三角等许多地方出现童工现象。专家观点呢,广西壮族自治区党校教师盘世贵认为,“用工荒”是非法使用童工抬头的主要原因。而在盘世贵老师那里,利益驱动降低成本,就成了基于用工荒的次要原因。而安徽大学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翟年祥说得更直接: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以及中部地区出现“招工难”的背景下,一些企业借使用童工等廉价劳动力来满足开工需求。
必须强调,中国劳动力市场仍然是供大于求的局面,无论是经济危机之前或者是现在,此局面都没有实质性的改变。经济复苏,充其量对局部劳动力供方市场有所缓解,从打工者的待遇方面看,大多数打工者工资没有明显提高,劳动保障福利空白更是一如既往,至于失业就业频频的大势,其变化更是聊胜于无。
说到童工,则是改革以来的重大成就。客观的讲,可谓遍及服装加工,制鞋、玩具制造、电子装配、纺织用品、塑料制品加工,饮食服务、商业超市等行业,至于说农村鞭炮制造、农村小作坊,那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经济危机之前严重存在,随着改革深化,还是与时俱进,更有愈发普及之势。
中国童工产生的根源和原因,追根溯源还是制度、体制和机制问题。这个问题,笔者早在2007年和2008年初,借打工奔波足迹达数省,经耳闻目睹深思,曾撰写《“童工”无泪——永远的“遗憾”》一文,当时即帖到博客和一些论坛,只是人轻言微,加之难融汇于主流方向,虽有博友网友大加谬赞,但终以无声无息结局。
依照原因是事物产生、事件发生的依据和条件因素的原理,童工现象产生的原因,绝对不是打工荒和用工难!!!至于低廉成本,只能说是用人企业的动力,也不是原因;说到政府纵容,也只能说是一种在劳动监管空白的一个方面,也绝不是童工现象的基本原因。据笔者观点:今下童工现象普遍普及的最根本原因是当下缺少法制、缺少制衡、缺少规则、缺少公平的畸形市场化制度即体制机制所造成。这才是中国童工得以重新繁荣的根本原因。
面对童工的悲惨境遇,真想告诉所有仗权钱豢养,仰权钱鼻息的知名媒体人和所谓专家学者,1500年前的陶渊明尚不为五斗米折腰,半殖民地中国的邹韬奋尚能为公平正义执言。今天都2100世纪了,这些位高名重的学者记者专家们,为什么非要颠到黑白,混淆是非,非要为权力金钱张目,置积贫积弱的贫苦百姓和弱势群体于死地,你们何苦来啊?你们何苦来啊?
2010-7-18日于鲁南
“童工”无泪——永远的“遗憾”
痴山
如果你在小饭馆、小面包店、小工厂里看到中学生模样打工的孩子,请善待他(她)们,好吗?他(她)们离开学校,离开父母出来找工作不容易啊!鼓励鼓励他(她)们吧!他(她)或许是我撒落的珍珠。谢谢各位,拜托了!
转自网易博友“山高人为峰”博客告白
“马太效应”和“社会排斥”
目前在强势群体思维中有一种占主流地位的“马太效应”理论,这个理论核心就是“贫者越贫,富者越富”。它来源于一个宗教故事:
《新约·马太福音》这样讲述了这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了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便奖励了他5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那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这个故事本身似乎是鼓励生意人赚钱,其结果却是:“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馀。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与“马太效应”有联系的还有后来产生“社会排斥”理论:“社会排斥”理论阐述的是“群体差异和不平等重叠,集团垄断剥夺垄断集团之外群体的利益;权力集团通过社会关闭来限制外来者的进入。从而导致某些人们或地区陷入诸如失业、技能缺乏、收入低下、住房困难、生活极度贫困的境地。丧失健康以及家庭破裂等等交织在一起的综合性问题发生是被“社会排斥”的必然宿命。
在被剥夺者群体被排斥者阶层里,有一个积贫积弱的人群,这个人群是人类文明社会抹不掉的耻辱,是个体生命历程中永远的遗憾。
童工“无泪”,他们是苦得流不出泪来的童工!!!
辛酸的主动
改革开放三十年,在中国广袤无垠的城市乡村,由于复杂的社会原因和综合因素,产生了一大批新的贫困和贫穷人口。他们在城市主要是失业下岗工人群体;在农村则主要是老弱病残等收入受到制约和劳动能力相对缺少的人群。也许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的原因吧,在这部分家庭中出现了“辈辈穷”抑或是“一辈不如一辈”的悲惨现状。这个群体中的父母生活极为窘困,温饱无法保证。最凄苦的要数他们的子女,别说是九年义务教育,许多人也许小学都无法毕业,有的人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得。他们的父母为了孩子活命,只有含着满腔辛酸和泪水把繁重的担子压到稚嫩的肩头,用劳动的艰难过早的压住童年的生命。
为了给孩子找一个能活命的出路,他们还得主动,还得求人;他们还得在少得可怜的社会资源中进行挖掘。
好心的录用
中国传统的乡土情结、亲戚关系、熟人关系,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生存环境。许多民营企业老板、老板的亲戚、老板雇佣的管理人员的亲戚,总是同这个最弱势群体有一定的甚至是八杆子打不着的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为他们的生存留下了一定的缝隙。
目前劳动强度和技术含量不是太高的服装加工行业,制鞋、玩具制造、电子装配、纺织用品、塑料制品加工,饮食服务、商业超市等产业;较小规模的烤肉串的、兜售鲜花的,他们都是童工最容易生存的地方。在这些行业,他们瘦小、单薄的身影,不经意间会进入人们的视线。
对于用童工的成本,有的只需要一天三顿饭就可以打发,有工资也就是每月一百元到三、四百元不等,至于劳动保险社会福利等其他根本就不存在。换句话说,使用童工的劳动力成本非常低廉。
这些企业雇佣他们还有一个这些童工身上所独有的,大人比不上的“优点”———手指灵活、眼睛好、胆小、容易管理……
由于诸多原因的存在,好心的老板就录用了这些童工。
无泪的艰辛
童工工作的“工厂”大多是手工作坊,生产场地非常简陋,生产条件极为落后。工作时间每天在10——15个小时,壹月0-2个休息日的“满负荷”劳动是必须的。他们稚嫩的身体承担了繁重的,甚至成年人都承受不了的劳动量。
他们很累,累又有什么办法。家里穷,父母托人舍脸才为他们找到这份工作。在工厂里,有人管着看着,“工厂”出入还有出厂证,还要接受检查。狼狗、保安是中国民营企业里的另一道风景。对这些“童工”平时只管饭,不发工资,只有在回家的时候,才把工资发给他们。再苦再累,小孩子能有什么办法,只有受着挨着。
苦得流不出泪来的童工!!!童工“无泪!!!
苦难的真空
今日社会,每天传播媒体上大发展大繁荣,“娱乐人”用别人的血汗娱乐着自己,主流宣传除了幸福就是幸福。再看大小城市的楼堂馆所、舞场酒宴里的觥箸交错、灯红酒绿,还有城市中林立的高楼大厦,大款权贵的豪华住宅,随处可见的“形象工程”,遍地进口小轿车。这样经济大发展的大好社会,怎么能有什么悲惨的工人?怎么能有在灾难中生存的童工?
按相关新闻媒体报道:从浙江义乌到山西洪洞,再到中国大地上的大小城市,虽然在法律上严格禁止使用童工,可实际上你无论怎么使用童工,是没有有多少人真正过问的!!!
某些地方政府重经济发展,轻监督管理。或者说只收费不管理的现象比比皆是。说监管不严是好听的,实际上这些官们除了说说假话官话,骗骗上级和百姓之外,他们根本就不去监管。
“蝴蝶效应”和“木桶理论”
目前中国各地虽不同程度的存在童工,也许管理者认为童工数量占国家全体儿童的比例毕竟不大,也算不上普遍现象。可不知道这些管理者是否想过,这些童工的生活是何等艰难艰辛困苦不堪,他们的生活工作又面临怎样的凄风酷雨。
童工现象让我想到了蝴蝶效应和木桶原理,前者的基本陈述是:“一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的得克萨斯州一场龙卷风;”“一只蝴蝶在纽约中央公园的小黄花上扇动了一下翅膀,于是东京掀起风暴电闪雷鸣”。总的说吧,看起来微小(在某些管理者执政者眼里也许就是微小)的原因(问题、机制),如果不解决、处理、引导、调节,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和极大的危害。中国童工首先在这些共和国公民心灵和肉体上留下终生难以消除的伤害,同时还会引发犯罪等诸多社会问题。后者木桶原理的基本陈述是: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
纵观中国社会,其实失业下岗工人的的生存就是社会发展中那部分短木板,而童工现象正是和谐社会里那一部分最短的木板。
中国大地上,中国的童工数量真的少吗?
2008-1-21日于鲁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