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无需太清醒跟着市场走随时准备着作者:大国名媛
旁白:今天金融蓝筹大涨,估计是下面这条消息刺激的:
MSCI周二宣布是否纳入A股指数
明晟(MSCI)将在6月9日宣布是否将中国A股纳入其指数。如果A股被纳入,跟踪这一指数的指数基金将按照相关比例配置A股。眼下,在A股暴涨之后,海外投资者开始担心投资风险,外媒报道说,A股暂时可能不会纳入MSCI明晟指数了。MSCI指数是全球基金经理最多采用的基金指数。全球目前有约1.7万亿美元的资产持有MSCI新兴市场指数。有评论称,若纳入A股市场后,投资该指数的投资者将因此增持中国股票,推动蓝筹股大幅上涨。
旁白:如果被纳入进去,显然股市指数有一轮大涨,但老外也不见得糊涂,这个点位愿意进来做接盘侠,所以这事吧,等落定再说吧,反正证监会真没闲着:
证监会:收紧两融和打击操纵股价行为
日前,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表示,为促进券商融资融券业务发展,证监会正在对两融业务管理办法、相关规则进行修订,条件成熟时将按照程序向市场征求意见。在两融余额高企的情况下,继调整两融标的、提高担保比例等动作后,多家券商近期宣布实施或调整信用账户持仓的集中度控制指标。多位两融业务相关人士表示,通过集中度管理实现分散投资、提升对证券和客户的保护已势在必行。此外,该业务调整还需要系统升级来支撑,大型和中小券商的集中度管理将逐步推广。近期证监会正加强监管并施与重手治理以市值管理为名操纵股价扰乱市场的行为,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本周五表示,证监会正就此展开专项研究,市值管理有关制度可能即将出台。他说,2014年下半年以来,证监会已经组织了市值管理专项研究、上市公司协会进行了系列调研。
旁白:是否下重手打击坐庄,这事也得再看看,因为只能证监会说,没看他们出手,但收紧两融业务,这个,靠谱一点的财经媒体都纷纷出来证实了:
券商已经清查场外配资
数位券商人士向大智慧通讯社表示,目前券商在监管层的要求下正在自查场外配资业务,对场外配资数据端口进行清查,目前场外配资业务已被全面叫停。某大型上市券商经纪业务部负责人向大智慧通讯社表示,目前监管层对待场外配资是严令禁止的态度,要求券商全面清查该业务,并上交自查报告。其表示“先是券商自查,如果自查结果不理想,不排除监管层对场外配资启动专项检查,这还是有可能的”。该人士透露,其所在券商已全面清查场外配资数据端口,并严令禁止该业务。
旁白:券商两融业务,等于赌场老板给赌徒借贷赌博,场外配资就是赌场来了一群“大耳窟”高息放贷给赌徒玩。监管不干,要求券商自查自纠,券商当然有动力这么干,这是维护自己利益啊。所以这个角度看,市场可能短期要失血了……。当然,监管部门调控市场,还是从供应增多这个方向走:
新一批IPO批文下发的时间窗口再次来临
如果不出意外,本周下发新一批的IPO批文已是板上钉钉。经济导报记者盘点发现,截至上周五(5日),过会的企业数量已达40家。与此同时,证监会受理的首发企业为562家,未过会522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514家,中止审查企业8家。
旁白:反正是大牛市,企业上市融资没问题,大家都喜欢筹码,那么证监会肯定要管饱管够的。这轮大牛市,是炒经济转型与国企改革预期。经济转型这个,反正新经济起来没起来,那是未来的事情,“老经济”不景气是真的:
中国5月外贸增幅依然负增长
中国5月进出口延续负增长,其中出口跌幅收窄,进口跌幅扩大。按美元计价的数据显示:中国5月出口同比下滑2.5%,预期下滑4.4%,前值下滑6.4%。中国5月进口同比下滑17.6%,预期下滑10.0%,前值下滑16.2%。中国5月贸易顺差594.9亿美元,预期448.0亿美元,前值341.3亿美元。其中,煤炭进口降幅最为明显,铁矿石进口也出现较大下滑,显示中国经济内需仍然疲软。中国重工业和房地产业增长放缓,导致钢铁需求放缓。4月,中国炼焦煤进口量和去年同期相比减少40%以上,至375万吨。根据海关数据,2015年前四个月,中国炼焦煤进口总量约下跌了四分之一。《华尔街日报》上周援引分析师称,中国未来对炼钢煤的大量需求不会持续。
旁白:好在楼市企稳了,经济崩盘的概率变得极小,但慢慢阴跌的可能性日益增长,这一点,从投资增速放缓可以看出来:
5月投资持续放缓
二季度以来发改委不断推出新项目,央行不断放松流动性,但是累计投资增长放缓的大趋势短期还难以扭转。综合多方预测,1至5月,我国投资可能同比增长11.8%左右,略低于1至4月的12%,累计投资同比增速连续第11个月放缓。地方政府不作为被认为是今年以来投资增长放缓的重要原因之一。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投资完成率虽然达到了86.8%,但是个别领域重大工程投资只完成一半左右;全国建设用地供应量下降了16.5%,已供土地使用率只有50%左右。
旁白:所以你看大领导那个着急啊,督查大队奉旨出京开始巡查,一个省份一个地区的踩点看盘,到底是哪个孙子不干活,一定要找出来!估计后面有好看的了。但同志们心里谁都明白,财政改革不见效,指望地方下力气搞基建,实在太难。不过好歹还有国企改革这根救命稻草啊:
深改委:国企改革防止国资流失
继《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之后,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6月5日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会议指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坚持问题导向,立足机制制度创新,强化国有企业内部监督、出资人监督和审计、纪检巡视监督以及社会监督,加快形成全面覆盖、分工明确、协同配合、制约有力的国有资产监督体系。要全面覆盖、突出重点,加强对国有企业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等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和重点决策环节的监督。要权责分明、协同联合,清晰界定各类监督主体的监督职责,增强监督工作合力。要放管结合、提高效率,改进监督方式,创新监督方法,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完善制度、严肃问责,依法依规开展监督工作,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一位权威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下一步,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产权流转是否程序规范和合理定价,是否市场化评估和透明操作等将成为监管重点,特别要防止出现国资贱卖、暗箱操作等现象。另外,还要防止股权激励成为少数人化公为私的工具。
旁白:这看着,确实是治国堂皇高论,但市场却对此摇头不已,下面是分析人士的看法:
平安证券:降低国企改革预期
我们在年初的国企改革系列报告中曾提出,应当对国资国企改革保持高度的历史耐心,从深改组会议的表态来看,这种观点再次得到了印证。一是会议中强调国企改革需“做强做优做大”,这是国企改革重心从“私有化”异化为“优化国企管理”,与市场期待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所背离;二是会议强调防止国资流失,也意味着在国企改革的过程中,“国退民进”的步伐可能更为谨慎和保守。我们认为,只要国企改革不涉及“卖”(卖国资以实现去国有化)、“放”(放开行业垄断以改善市场竞争)、“治”(董亊会中有无真正持股的非国有股东),那么无论方案多么好听,都和发挥市场机制的关键性作用相背离。基于此,我们倾向于认为国企改革最终的效果大概率的将低于市场的预期。
旁白:所以这个角度看“中”字头大股票的飞涨,就是炒重组预期而已,算不得什么大事。因为政府和组织如果始终将企业控股权拿在手里,始终将国资流失放在第一位,那么政企分开永远就不可能。道理很简单,价值是主观的,是市场对企业持续盈利的评价,一切都是当官的说了算,甚至连该值多少钱都是自己说了算,那么哪里有真正的市场化改革呢?当然,也不能说国企没真正改革,看看下面:
国企反腐是系统长期工程
本刊不完全统计,自进入2015年以来,过去5个月,中纪委已经公布的被调查地方和中央国企高管多达43人,涵盖了石化、电力、煤炭、通信、航空等多个行业。其中,能源行业再次成为重灾区,被查高管多达20人。被巡视的央企也被纪检部门明确定性了各类“罪名”。其中,神华集团“谋取‘黑金’、‘链条式’腐败”,中石化“搞利益输送和交换”,华电集团“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已被中央定义为“国企反腐年”。接近中纪委的政府部门人士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国资反腐目的之一便是为国企改革铺路,“因此,它注定是一个系统、长期的工程,不可能重拳之下没有后击。
旁白:不断抓人的目的,是为了给国企改革让路,不是为抓人而抓人。国企不改革,不市场化,最后注定沦为权贵与市场之间的旋转门,是政治势力的钱袋子,后面还是一轮腐败。这轮反腐要是持续搞下去,那么国企就变成政府部门了。所以国企改革能否真见效,大家真的要见步行步,不能光看他们态度如何,也要看看方案具体细节。当然,市场放开,这事,是真的,不是意淫:
电改进程超乎市场预期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发改委同意将贵州省列入输配电价改革试点范围。这是我国第七个实施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的省份。自3月底新电改方案公布后,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区域不断增加。前不久,安徽、湖北、宁夏、云南等省(区)被列入先期改革试点范围。分析师表示,更多地区有望被纳入到试点范围当中,电改亦有望随着试点的扩容在更大范围内铺开。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与新电改相关的配套措施也在陆续出台。业内人士认为,新电改速度超出预期,随着输配电价改革试点不断增加,电改推进有望进一步提速。尽管5月PMI数据连续第三个月处于50上方,但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称,从历史看,PMI仍属于较低水平,我国制造业仍然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旁白:这说明改革还有真动作嘛,简单归纳一下,就是简政放权,放开市场准入门槛,比政企分开容易。后者是赤裸裸的利益再分配,涉及到政治伦理问题,一不小心引发社会舆论反弹,不得不见步行步,因此阻力重重是必然的。好在央行放水的空间还有,如果将股价搞起来,减持一大票,没准舆论对于国企改革的阻力会小些:
国内成品油价下调板上钉钉
多家分析机构预测,今日国内成品油价下调已基本板上钉钉。隆众石化网获悉,汽油将下调110元/吨、柴油将下调105元/吨,折合90号汽油0.08元/升、93号汽油0.08元/升、97号汽油0.09元/升、0号柴油0.09元/升。
每日综述:油价下调,包括CPI与PPI指数都不起来,外加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那么央行放松货币的余地就大多了。现在就看中国央行的动作了。现在证监会紧缩杠杆、整治市场外加增多股票供应,市场因此蒙上一层阴霾,现在大牛市解决很多国企历史问题很便当,包括整体上市、国资委减持填补社保缺口等等,反正都有为国为民的接盘侠。一旦市场急剧转向,后面的工作就非常难做了。
MSCI周二宣布是否纳入A股指数
明晟(MSCI)将在6月9日宣布是否将中国A股纳入其指数。如果A股被纳入,跟踪这一指数的指数基金将按照相关比例配置A股。眼下,在A股暴涨之后,海外投资者开始担心投资风险,外媒报道说,A股暂时可能不会纳入MSCI明晟指数了。MSCI指数是全球基金经理最多采用的基金指数。全球目前有约1.7万亿美元的资产持有MSCI新兴市场指数。有评论称,若纳入A股市场后,投资该指数的投资者将因此增持中国股票,推动蓝筹股大幅上涨。
旁白:如果被纳入进去,显然股市指数有一轮大涨,但老外也不见得糊涂,这个点位愿意进来做接盘侠,所以这事吧,等落定再说吧,反正证监会真没闲着:
证监会:收紧两融和打击操纵股价行为
日前,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表示,为促进券商融资融券业务发展,证监会正在对两融业务管理办法、相关规则进行修订,条件成熟时将按照程序向市场征求意见。在两融余额高企的情况下,继调整两融标的、提高担保比例等动作后,多家券商近期宣布实施或调整信用账户持仓的集中度控制指标。多位两融业务相关人士表示,通过集中度管理实现分散投资、提升对证券和客户的保护已势在必行。此外,该业务调整还需要系统升级来支撑,大型和中小券商的集中度管理将逐步推广。近期证监会正加强监管并施与重手治理以市值管理为名操纵股价扰乱市场的行为,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本周五表示,证监会正就此展开专项研究,市值管理有关制度可能即将出台。他说,2014年下半年以来,证监会已经组织了市值管理专项研究、上市公司协会进行了系列调研。
旁白:是否下重手打击坐庄,这事也得再看看,因为只能证监会说,没看他们出手,但收紧两融业务,这个,靠谱一点的财经媒体都纷纷出来证实了:
券商已经清查场外配资
数位券商人士向大智慧通讯社表示,目前券商在监管层的要求下正在自查场外配资业务,对场外配资数据端口进行清查,目前场外配资业务已被全面叫停。某大型上市券商经纪业务部负责人向大智慧通讯社表示,目前监管层对待场外配资是严令禁止的态度,要求券商全面清查该业务,并上交自查报告。其表示“先是券商自查,如果自查结果不理想,不排除监管层对场外配资启动专项检查,这还是有可能的”。该人士透露,其所在券商已全面清查场外配资数据端口,并严令禁止该业务。
旁白:券商两融业务,等于赌场老板给赌徒借贷赌博,场外配资就是赌场来了一群“大耳窟”高息放贷给赌徒玩。监管不干,要求券商自查自纠,券商当然有动力这么干,这是维护自己利益啊。所以这个角度看,市场可能短期要失血了……。当然,监管部门调控市场,还是从供应增多这个方向走:
新一批IPO批文下发的时间窗口再次来临
如果不出意外,本周下发新一批的IPO批文已是板上钉钉。经济导报记者盘点发现,截至上周五(5日),过会的企业数量已达40家。与此同时,证监会受理的首发企业为562家,未过会522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514家,中止审查企业8家。
旁白:反正是大牛市,企业上市融资没问题,大家都喜欢筹码,那么证监会肯定要管饱管够的。这轮大牛市,是炒经济转型与国企改革预期。经济转型这个,反正新经济起来没起来,那是未来的事情,“老经济”不景气是真的:
中国5月外贸增幅依然负增长
中国5月进出口延续负增长,其中出口跌幅收窄,进口跌幅扩大。按美元计价的数据显示:中国5月出口同比下滑2.5%,预期下滑4.4%,前值下滑6.4%。中国5月进口同比下滑17.6%,预期下滑10.0%,前值下滑16.2%。中国5月贸易顺差594.9亿美元,预期448.0亿美元,前值341.3亿美元。其中,煤炭进口降幅最为明显,铁矿石进口也出现较大下滑,显示中国经济内需仍然疲软。中国重工业和房地产业增长放缓,导致钢铁需求放缓。4月,中国炼焦煤进口量和去年同期相比减少40%以上,至375万吨。根据海关数据,2015年前四个月,中国炼焦煤进口总量约下跌了四分之一。《华尔街日报》上周援引分析师称,中国未来对炼钢煤的大量需求不会持续。
旁白:好在楼市企稳了,经济崩盘的概率变得极小,但慢慢阴跌的可能性日益增长,这一点,从投资增速放缓可以看出来:
5月投资持续放缓
二季度以来发改委不断推出新项目,央行不断放松流动性,但是累计投资增长放缓的大趋势短期还难以扭转。综合多方预测,1至5月,我国投资可能同比增长11.8%左右,略低于1至4月的12%,累计投资同比增速连续第11个月放缓。地方政府不作为被认为是今年以来投资增长放缓的重要原因之一。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投资完成率虽然达到了86.8%,但是个别领域重大工程投资只完成一半左右;全国建设用地供应量下降了16.5%,已供土地使用率只有50%左右。
旁白:所以你看大领导那个着急啊,督查大队奉旨出京开始巡查,一个省份一个地区的踩点看盘,到底是哪个孙子不干活,一定要找出来!估计后面有好看的了。但同志们心里谁都明白,财政改革不见效,指望地方下力气搞基建,实在太难。不过好歹还有国企改革这根救命稻草啊:
深改委:国企改革防止国资流失
继《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之后,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6月5日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会议指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坚持问题导向,立足机制制度创新,强化国有企业内部监督、出资人监督和审计、纪检巡视监督以及社会监督,加快形成全面覆盖、分工明确、协同配合、制约有力的国有资产监督体系。要全面覆盖、突出重点,加强对国有企业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等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和重点决策环节的监督。要权责分明、协同联合,清晰界定各类监督主体的监督职责,增强监督工作合力。要放管结合、提高效率,改进监督方式,创新监督方法,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完善制度、严肃问责,依法依规开展监督工作,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一位权威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下一步,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产权流转是否程序规范和合理定价,是否市场化评估和透明操作等将成为监管重点,特别要防止出现国资贱卖、暗箱操作等现象。另外,还要防止股权激励成为少数人化公为私的工具。
旁白:这看着,确实是治国堂皇高论,但市场却对此摇头不已,下面是分析人士的看法:
平安证券:降低国企改革预期
我们在年初的国企改革系列报告中曾提出,应当对国资国企改革保持高度的历史耐心,从深改组会议的表态来看,这种观点再次得到了印证。一是会议中强调国企改革需“做强做优做大”,这是国企改革重心从“私有化”异化为“优化国企管理”,与市场期待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所背离;二是会议强调防止国资流失,也意味着在国企改革的过程中,“国退民进”的步伐可能更为谨慎和保守。我们认为,只要国企改革不涉及“卖”(卖国资以实现去国有化)、“放”(放开行业垄断以改善市场竞争)、“治”(董亊会中有无真正持股的非国有股东),那么无论方案多么好听,都和发挥市场机制的关键性作用相背离。基于此,我们倾向于认为国企改革最终的效果大概率的将低于市场的预期。
旁白:所以这个角度看“中”字头大股票的飞涨,就是炒重组预期而已,算不得什么大事。因为政府和组织如果始终将企业控股权拿在手里,始终将国资流失放在第一位,那么政企分开永远就不可能。道理很简单,价值是主观的,是市场对企业持续盈利的评价,一切都是当官的说了算,甚至连该值多少钱都是自己说了算,那么哪里有真正的市场化改革呢?当然,也不能说国企没真正改革,看看下面:
国企反腐是系统长期工程
本刊不完全统计,自进入2015年以来,过去5个月,中纪委已经公布的被调查地方和中央国企高管多达43人,涵盖了石化、电力、煤炭、通信、航空等多个行业。其中,能源行业再次成为重灾区,被查高管多达20人。被巡视的央企也被纪检部门明确定性了各类“罪名”。其中,神华集团“谋取‘黑金’、‘链条式’腐败”,中石化“搞利益输送和交换”,华电集团“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已被中央定义为“国企反腐年”。接近中纪委的政府部门人士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国资反腐目的之一便是为国企改革铺路,“因此,它注定是一个系统、长期的工程,不可能重拳之下没有后击。
旁白:不断抓人的目的,是为了给国企改革让路,不是为抓人而抓人。国企不改革,不市场化,最后注定沦为权贵与市场之间的旋转门,是政治势力的钱袋子,后面还是一轮腐败。这轮反腐要是持续搞下去,那么国企就变成政府部门了。所以国企改革能否真见效,大家真的要见步行步,不能光看他们态度如何,也要看看方案具体细节。当然,市场放开,这事,是真的,不是意淫:
电改进程超乎市场预期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发改委同意将贵州省列入输配电价改革试点范围。这是我国第七个实施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的省份。自3月底新电改方案公布后,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区域不断增加。前不久,安徽、湖北、宁夏、云南等省(区)被列入先期改革试点范围。分析师表示,更多地区有望被纳入到试点范围当中,电改亦有望随着试点的扩容在更大范围内铺开。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与新电改相关的配套措施也在陆续出台。业内人士认为,新电改速度超出预期,随着输配电价改革试点不断增加,电改推进有望进一步提速。尽管5月PMI数据连续第三个月处于50上方,但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称,从历史看,PMI仍属于较低水平,我国制造业仍然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旁白:这说明改革还有真动作嘛,简单归纳一下,就是简政放权,放开市场准入门槛,比政企分开容易。后者是赤裸裸的利益再分配,涉及到政治伦理问题,一不小心引发社会舆论反弹,不得不见步行步,因此阻力重重是必然的。好在央行放水的空间还有,如果将股价搞起来,减持一大票,没准舆论对于国企改革的阻力会小些:
国内成品油价下调板上钉钉
多家分析机构预测,今日国内成品油价下调已基本板上钉钉。隆众石化网获悉,汽油将下调110元/吨、柴油将下调105元/吨,折合90号汽油0.08元/升、93号汽油0.08元/升、97号汽油0.09元/升、0号柴油0.09元/升。
每日综述:油价下调,包括CPI与PPI指数都不起来,外加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那么央行放松货币的余地就大多了。现在就看中国央行的动作了。现在证监会紧缩杠杆、整治市场外加增多股票供应,市场因此蒙上一层阴霾,现在大牛市解决很多国企历史问题很便当,包括整体上市、国资委减持填补社保缺口等等,反正都有为国为民的接盘侠。一旦市场急剧转向,后面的工作就非常难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