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到底消灭了多少日本“鬼子”?
文/姜卫华
鬼子一词在日语中的意思是“长的不像父母的孩子或出生就长牙的孩子。”日本鬼子,源自针对西洋侵略者的“洋鬼子”,由于最早的侵略军是白种人,而在一些鬼怪画中的小鬼大多是面目扭曲的形象,所以,中国人民就把五官“怪异”的白种人憎称作“鬼子”,后来用以泛称侵略者。
在甲午战争之后,“鬼子”也被用在对日本侵略者的指代上。日本鬼子,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对日本侵略者的称呼。抗日战争结束后,“日本鬼子”成了中国人对日本人的蔑称。“日本鬼子”有时会简称为“鬼子”,比如电影《鬼子来了》和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中的“鬼子”指的就是日本侵略者。
据说,中日甲午海战前夕,清朝派了一位大臣出使日本。当时的日本不但要在世人面前炫耀武力,还妄想在文化上下玷辱中国。当记者汇聚集齐之时,日方突然提了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我们日本有一个上联却对不出下联,只好求于汉字发源地的人了。”说完以后,日本人亮出了上联: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并肩居头上,单戈独战!
清朝大臣也不甘示弱。随即大笔一挥写出了下联:倭委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从此,大家便称日本“鬼子”。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更激起了国人的愤怒与仇恨,于是“日本鬼子”、“东洋鬼子”、“小鬼子”等称呼也就传遍了中华大地。
那么,抗战期间到底消灭了多少日本“鬼子”?
张廷贵在1985年第4期《军事历史》上发表《从若干材料看我军在抗战中的主力军作用》一文,指出日本在侵华八年中(不包括东北),死伤官兵133万余人,中共领导的抗日军民歼灭日军52万多人,国民党军队歼灭日军80万人。
1994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写的《中国抗日战争史》,该书认为中国抗日战争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9月日本投降签字,在此14年中,中国军队歼灭日军150余万人。其后,中国领导人在讲话中也采用了这一说法。
1995年,国家主席江泽民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会上说:“中国人民在与日本法西斯进行的殊死搏斗中,共歼灭日军150余万,约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70%,对其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