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我们都来做一点吧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050

[转载]【多媒】美媒:西方竞相争夺中国伙伴 硅谷按中国剧本做生意

$
0
0

港媒:"小辣椒"决战"空心菜" 或光靠勇气还不够

图为洪秀柱在获得正式提名后高举象征国民党团结一心的红心。中新社发 邢利宇 摄

  香港《大公报》720日文章,原题:洪秀柱选战之路荆棘满途     国民党19日召开全代会,通过提名“立法院副院长”洪秀柱为国民党2016年“大选”参选人,几个月的党内初选纷争终于可告一段落。由此也标志着蓝绿阵营正式揭开2016年“大选”的序幕。现离明年1月“大选”还有半年时间,到底孰胜孰负,仍充满变数。

  民进党今年4月已决定由党主席蔡英文再次出征,她虽于四年前落败,但此后仍活跃于政坛,就是为了卷土重来,在政策论述、人才延揽等方面准备充分。相较之下,洪秀柱起步较晚,在仓促准备之下能在党内初选获得46%支持率实属不易。

  蔡英文多次担任民进党主席,又是第二次参加“大选”,具有全台知名度,人气较高。而洪秀柱以前的媒体曝光率不如蔡英文,尤其在南部缺乏知名度,且没有自己的班底支持,选举工作可谓百废待兴。

  洪秀柱曾在党内初选期间刮起一股“小辣椒旋风”,甚至支持率一度超过蔡英文,只可惜初选结束后,受“学历风波”、“患病事件”等多起负面消息的攻击,加之国民党内“反洪”势力串联,让洪秀柱腹背受敌,声势下挫。

  如今国民党全代会正式通过洪秀柱为“参选人”,上周又一口气开除5名长期恶意抹黑国民党的党员,党内杂音应会收敛,让洪阵营无后顾之忧,可全心全力对付党外对手。

  现离明年1月“大选”虽然还有半年,但洪秀柱要追上已备战好几年的蔡英文,半年时间远远不够,因此当务之急,洪秀柱须与国民党中央分工合作,双管齐下,充分动员基层力量。

  接下来的半年里,洪秀柱应与党主席朱立伦充分沟通,从而提高选举工作效率。此外,洪阵营还须尽快确定负责选战操盘的执行总干事一职。俗话说“蛇无头不行”,总干事是选举工作的灵魂人物。有台媒指出,“政治素人”柯文哲之所以赢得台北市长选举,得力的选举团队功不可没。

  洪秀柱还要扬长避短。两岸政策是国民党的优势,却是民进党和蔡英文的死穴。蔡英文自抛出“维持两岸现状”论搪塞岛内选民和美国政府后,便不愿多提两岸政策了,可见她不想两岸问题成为这次“大选”的焦点议题。但洪秀柱切勿中了蔡英文的圈套,而应利用各种机会向岛内各界选民清楚说明蔡英文企图以“现状论”暗度陈仓的骗局。

  在国民党乏人应战的情况下,洪秀柱挺身而出、临危受命的勇气和魄力让人佩服。但光有胆量还不够,洪秀柱和国民党还要拿出切实可行的选举政见说服选民。国民党上下也应尽快走出去年“九合一”地方选举战败的阴影,全力迎战明年“大选”。

 

港媒:唯有加深彼此认识 中日韩才能和解

  香港《南华早报》中文网721日文章,原题:唯有加深彼此认识 中日韩才能和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意义和对国家身份认同的影响为何,中国、韩国和日本各有不同理解。三国至今仍无法接受及认同彼此的自我认识,因此至今无从和解。我认为纷争还会持续下去。

  大多数日本人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起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以1945年广岛和长崎遭原子弹轰炸为止。军国政府统治下民众受尽苦难,原子弹爆炸又导致无数伤亡,因此日本人普遍有受害者心态。战败勾起了日本对军国主义历史的回忆,令许多日本人感到惭愧。日本汲取了这些经验,战后实行和平宪法,反军国主义成为日本身份的一部分。

  但是,日本的自我理解有意忽略了许多因素。日本的现代身份认同中,漠视了侵华和吞并朝鲜半岛的历史。现代日本人身份认同的基础,更主要是建立在明治维新、战后重建和经济奇迹之上。

  对于韩国人来说,日本殖民主义、朝鲜战争和朝鲜半岛分裂的经历铸造了他们的民族身份认同。殖民经历标志着日本对韩国领土、文化、语言和传统的侵略。韩国人被迫接纳日本传统,深感自己的文化受到日本人践踏。 “慰安妇”问题进一步加深了韩国人的反感。

  朝鲜战争分裂了半岛,南北两方争做“朝鲜”的合法代表,以抵御未来侵略者。这个角色令朝韩两国形成了自我理解,要求日本承认过错。

  对中国来说,鸦片战争和1894年开始的甲午战争标志着中国受他国糟蹋、分裂和欺凌之始,尤其是来自日本的欺凌。日本侵华导致数以千万计中国人死亡,因此中国的自我理解建立于屈辱的历史和受害者身份之上,令中国认为面对日本时占据了道德高地,可以理所当然地提出批评,并认为现在该是中国主导国际关系格局的时候了。

  三个国家都认为,本国现代身份认同的重点遭到其他国家否认。日本人认为,战后历史和国家对和平的承诺是他们身份认同的一部分。中韩两国却一直指责日本奉行军国主义和民族主义,而且不承认战时罪行。许多日本人则感到,中韩两国并不了解如今日本身份认同的核心。简单来说,日本帝国主义已成为历史,不能代表今天的日本,现在很多日本人也对这段历史感到陌生。

  韩国人却觉得,日本的自我理解很有问题,并没有正视日本在殖民时期对韩国人的践踏,反而对这段历史自鸣得意,意味着日方忽略了现代韩国身份认同的核心。日本战败后,美国军队接管了南朝鲜,韩国人由此感到国家受尽外国干预,屈辱感和受害感变得更加强烈。

  中国同样也认为自己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受害者,这种意识成为了中国现代身份认同的核心。而日本靖国神社不但供奉甲级战犯,政治领导人还不时参拜,加上教科书淡化帝国主义历史,日本又公然否认自己是侵略者,种种行为都深深冲击了中国的现代身份认同。中国便断然认为,日本不但否认自身的历史,也否认了成就今天中国的重要经历。

  三国互不认同,因此难以达致和解。各国甚至利用历史来达到各自的目的,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二战之后,日本的一些政客和政党为了迅速重建日本、逃避战争的责任,选择忘记历史。同样遗憾的是,韩国政客利用慰安妇问题来争取支持,而选择性地回避殖民历史的其他事实。中国政府为了巩固“受害者”的身份,选择全然忽略了日本的战后历史。

  面对种种困难,各方和解遥遥无期。

  政界人士应该知道,若利用历史来达到目的,或令各方彼此更加不信任,进一步提高发生冲突的机会。三国展开和解进程对各方都有利,首先应该从认识各方的现代身份认同和自我理解开始。过程中还要鼓励民众交流,让他们互相理解彼此的自我观念,自行发掘和认清三国共同的历史,而非让政府去做这些工作。

  每天,大众媒体都在强调中国和韩国人的反日情绪,但现实更加错综复杂。从交流学生人数、媒体消费量及游客人数可见,中韩两国被日本的魅力深深吸引。但另一方面,日本存在少数政治偏执的人士,他们的行为令掩盖了许多日本人的和平心态,使日本表现出的军国主义态度比实际更为强硬。唯有让民众进行交流,才可以令历史免遭政府及个别人士的政治目的扭曲。交流的目的不仅在于了解共同的历史,也在于达致互相尊重,承认各自的过去与现在,并在此基础上共同创建未来。(作者Stephen R. Nagy)

 

泰媒:超半数泰国人称西方干涉泰内政旨在敲打中国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泰国国家发展管理学院19日公布的一项最新民调结果显示,多数泰国人认为,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正试图通过批评泰国侵犯人权对其内政进行干涉。其中,37.92%的受调查者持这一观点。另有22%的人认为,美国批评泰国人权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试图敲打中国的政治游戏”。

  近期,美国、欧盟及其成员国和部分国际组织多次批评泰国的人权状况。本月上旬,泰国政府因扣押14名违反临时宪法政治集会禁令的学生受到批评。不久前,泰国依照国际惯例向中国遣返109名偷渡者遭到指责。此外,西方国家和人权组织还批评泰国存在贩卖人口问题。

  据《曼谷邮报》报道,16日和17日,国家发展管理学院针对125018岁以上的泰国人展开这项民意调查,对象覆盖不同的教育层次和多种职业。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收集泰国民众对于这些批评的观点和看法。

  调查显示,超过半数受调查者认为,这是干涉泰国内政或敲打中国。另有16.24%的人认为,美国在试图通过批评泰国人权扩大其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14.24%的人称,西方国家不过想借此树立人权维护者的形象。仅有13.6%的人同意“批评者诚实地履行了民主国家的义务”,10.96%的人相信泰国确实存在西方所指的人权问题。

  在被问到“是否担心美国等对泰国人权状况持负面态度”时,倾向于不担心的受调查者占多数,其中,21.36%的人“有一点担心”,36.32%的人一点也不担心。【环球时报驻泰国特派记者王天乐】

 

专家:中国要习惯针对多国将平衡术作为外交选择

  中国日报720日电 阿尔伯托·罗慕洛(Alberto Romulo)的一句话令我印象格外深刻。这位81岁高龄的菲律宾前外长20155月底在马尼拉接受专访时回忆起在任时所秉承的外交原则:“我们始终牢记罗慕洛将军的金句,即‘与所有人为友;勿与任何人为敌’。”

  阿尔伯托·罗慕洛从2004年起在阿罗约总统手下担任外长,直到2011年从现任阿基诺三世总统的内阁卸任,让位于亲美的德尔·罗萨里奥,是史上任期第二长的菲律宾外长,仅次于他提到的其叔叔、同时也是1975年中菲建交时的菲国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将军。

  阿尔伯托这番言论值得玩味之处不仅在于阿基诺三世政府在其离任后做出了不同、甚至相反的选择,走上了亲美日,疏远中国的道路,更因这种“与人为友勿为敌”的观点最近几个月频频出现在我印象中。

  4月,我在印尼报道亚非会议,一位外交官称印尼外交的基本方针是“千友零敌”。6月底,泰国副总理帕蒂亚通在香港接受专访谈及中日争相在日本修建铁路这一话题时,表示中日同为泰国的朋友,“我们想和所有人做朋友”。7月初,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在对美国开展历史性访问前表态越南希望“成为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朋友和可靠伙伴”。

  随着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特别是冷战后两极格局的瓦解,一些实力相对较弱的国家已不用再像之前那样在美苏争霸间挑边站队,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施展平衡术以在多极的大国竞争中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东盟的整体实力和内部凝聚力尚不足以成为国际社会中的一极,但这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却偏偏处在中、美(甚至包括印度、日本)等大国影响力的范围之中,“千友零敌”便自然而然地成为最符合他们国家利益的战略选择。

  当然,阿基诺三世治下的菲律宾倒是一个例外,她坚定选择靠向美日同盟,而同近邻大国中国疏远、交恶,不能不说是当今菲政府在外交上不明智、不理性的举动。

  自1648年威斯伐利亚体系建立以来,国际关系就像是一场国家间旷日持久的马拉松赛跑,你领先个几十年,然后再被其他国家迎头赶上、抛在身后,没有谁知道终点在哪里。

  新中国成立后的前半个世纪,美苏齐头并进、交替领先。中国先跟在苏联身后,感觉到老大哥不靠谱后果断换道,同美国及其盟国建交。苏联91年解体开启了山姆大叔在这场马拉松中独领风骚、“一超多强”的十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在这一时期已可以算是“多强”中的一员。

  进入新千年,美国遭受9-11袭击后卷入两场颇耗国力的战争,之后又被次贷危机席卷,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感觉越跑越累。华盛顿虽然在绝对实力上保住了世界第一的位置,但她也在明显感到相对实力的下降,领先优势缩水。

  而身处和平和相对稳定国际环境中的中国保持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次贷危机后发现自己已经跑在了很多大国前面,如果仅以经济总量判断,甚至是处在了整场赛跑的第二位(现在看来,中国领导人在过去十多年一直强调的和平与发展确实是非常有战略远见的)。

  与排序同时发生变化的是曾经同为第三世界阵营伙伴们的心态和眼神。他们中越来越多的国家明白了中国已很难与当时的那个敢于大声疾呼的光脚兄弟同日而语,他们必须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国竞争中左右逢源以获取继续跑下去的更大动力。

  印尼总统佐科今年高调访华前先到东京同日本深化合作。印尼、泰国同时将中日引到国内铁路建设这一棋盘中,以在中日竞争中左右压价,实现利益最大化。

  中国往日的小兄弟缅甸继续加深同中国经贸、投资往来,特爽快地加入亚投行成为创始成员国,但同时也实现了颠覆性的政改,走上了选举民主之路。

  因为南海领海纠纷同中国闹得很不愉快的越南,也在中美之间施展平衡术。阮富仲访美前三个月还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和习近平主席一起见证了一系列合作协议的签署。

  亲华的拉贾帕克萨总统下课后,新上任的斯里兰卡政府立刻暂停了中国承建的科伦坡港工程,被《时代杂志》视为改变对中国依靠,选择在中印两国之间左右逢源的标志。

  看得更远一些,平衡术不仅流行于亚洲。作为曾经第三世界兄弟中最具代表性的非洲国家也已参透如何在中、美、日、欧等大国中左右逢源以获取更多的援助和投资的奥妙。社会主义阵营中最坚实的成员古巴也在今年破天荒地同美国迅速破冰、建交,翻开了自己在国际政治中的新篇章。

  对于中国来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这场马拉松赛跑的前排者自然是一件好事,毕竟从体量、面积、人口、历史地位来看,中国成为真正的大国理所应当。但这一地位同时意味更大的国际责任,且我们所面对的国际环境比过去更加复杂,尽管我们的政策选择更多。

  在国际政治中做选择是件十分奇妙的事,身处冷战中的中国虽跑在后排,在恶劣的国际环境中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但可选项更少,做选择其实相对洒脱。现在跑在前面,虽然手中的资本多了许多,好像可以抬起头来向前冲,却发现前路并不明朗,旁边选手们也投来各式各样的目光,我们要自己跑好、要带动兄弟们,还得防止背后中枪,真是高处不胜寒。

  中国花了很长时间才达到今天的国际地位,可能还要花一段时间才能适应这一位置。胡锦涛主席在任时,中国对于自己在新位置和不一样的国际环境较为生疏,外交政策也相对谨慎。

  习近平主席上任后,中国在国际舞台更加自信,我们系统性地鼓励走出去、成立亚投行、向世界推销中国高铁、提出“一带一路”建设。实施这些措施在使更多国家受益的同时,也会让中国在那些施展平衡术的国家和地区面临更多其他大国的竞争。

  同日本竞争参与泰国、印尼的铁路建设项目就是一个典型的佐证。印尼的佐科总统的政府在大力吸引中国投资的同时也向日本、美国、欧盟等大国抛出了橄榄枝。未来在这些国家一定会出现很多中国和其他大国的企业争夺大项目、大订单的情况。

  冷战时期,我们考虑的是如何在帝国主义的夹缝中活下去。现在我们在考虑自己怎样过的更好的同时还要使后排选手都过得更好,而且后排的小伙伴们都越来越聪明,知道怎样让在前排选手中左右逢源。

  或许现在,中国要习惯在自己周边和更远的地方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千友零敌”和平衡术作为外交选择。中国战略家、智囊团和政策制定者们更要仔细思考如何同这些国家打交道,在发挥自己优势同时尽量回避劣势,从而能在这场竞争中获取更大的国家利益,不落下风。

 

美媒:西方竞相争夺中国伙伴 硅谷按中国剧本做生意

  美国《圣何塞水星报》719日文章,原题:硅谷按照中国的剧本找生意  为保住进入中国庞大市场的“门路”,硅谷的一些大公司正向中国科技产业投入巨额资金。

  近几个月来,英特尔、惠普和思科等都已通过与中国本土企业合作、向中国的基金投资等方式,对中央王国双倍下注。“在中国,你要么‘进来’要么‘出去’”,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全球冲突与合作研究所所长张太铭说,“越来越多企业正不得不按中国的剧本行事,在当地建立研发中心、成立合资企业、提供特定类型的技术转让和各种帮助。”

  普华永道的研究显示,中国拥有全球增长最快的半导体市场,还是其他高科技商品的主要市场,这是外企与中国同行展开合作的强烈动机。分析人士称,北京态度很明确,那些有助于中国打造科技产业的公司将比其他公司更受欢迎。

  这受驱于3个关键因素:中国科技产业的增长已达到能与更先进美企合作的程度;中方正通过投资、合作等方式促进产业增长;美国制造商认为,想在华取胜就需进入当地伙伴提供的市场。

  普华永道称,在近来的伙伴关系背后,“首要推动力”是中国已成世界最大市场,“无论汽车、电脑、手机或电视,中国都已是最大消费国。这就是最大的优势。”

  这种变化正迫使许多企业竞相争夺中国伙伴。业内人士称,中国决意拥有本土先进电子产业。外企要么成为构建这种基地的伙伴,要么会发现自己被边缘化。(作者皮特·凯里,王会聪译)

 

美媒:中国人为健康和长寿寻求现代长生不老药

  美国福布斯719日文章,原题:中国人为健康和长寿寻求现代长生不老药  中国人曾把一些中药的奇异衍生品——如蛇酒等视为“长生不老药”。如今,中国消费者已把希望转向维他命和蛋白粉,并由此催生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膳食补充品市场。

  与日俱增的消费实力、健康意识、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迅速老化等因素,正源源不断地为补品生产商提供坚实的利润。众多食品恐慌事件,进一步促进了此类产品的销量。中国人不仅消费大量“强力”胶囊——尽管要比美国同辈付更多的钱,还让自己的宠物进食同样产品,这令兽医们目瞪口呆。

  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说,2014年中国的补品市场规模约1000亿元,较前年增长12%。来自中国健康保健协会的数字更高,从2010年至2014年,该产业年均增长10%15%,销售额从2600亿元激增至4000亿元。

  那中国消费者青睐哪些“长生不老药”?最近的调查发现,最畅销的5种保健品为蛋白粉、补钙产品、导泻剂、维他命E和减肥产品。

  在中国,约70%的补品购自直销商家。有关部门依靠繁琐的注册程序,监控在市场上生产或销售的补品的质量。不过,中国至少正在采取一种与美国更接近的措施,后者对补品的监管相当疏松。中国某业内人士称,“对外国竞争者来说,市场准入的门槛仍很高。短期影响将有利于像我们这样的国内厂家。”(丁雨晴译)

 

英媒:世界关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 经济议题重中之重

  英国路透社720日报道,原题:中国瞄准新的五年规划  官媒周一称,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将于今年10月份召开,讨论经济发展和下一个五年规划。预计中国经济出现1/4个世纪里的最弱增长,当前中国政府正在想方设法促进经济的增长。

  据报道,上述决定是在由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的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做出的。报道没详述细节。

  此类会议正式叫法为全体会议,通常每年举行一次,往往是为今后几年制定关键政策。去年的全体会议重点关注依法治国,而2013年的那次会议上,习宣布了雄心勃勃的经济改革计划,预示中国经济从基础设施和出口驱动增长,转向更慢、更平衡和可持续的增长。

  中国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将是一份重要文件,概述国家优先事项及确立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中国经济目前仍面临重大下行压力,预计政府会推出更多经济刺激措施。

  法新社720日报道,原题:报道称,10月份中国共产党将举行重要会议  中国共产党将在10月份举行会议,为今后5年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确定航向。

  上世纪70年代邓小平时期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该国仍受一系列五年计划的指引。据媒体报道,中国的下一个五年规划是从2016年到2020年。(陈俊安译)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050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