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日报采访中核集团说,“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环境影响安全可控”,那么就请中核集团负责人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 中核集团的核技术水平比起日本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怎么样?人家为什么不说安全可控?为什么发达国家放弃发展核电新能源?人家是不是傻子?脑袋进水了?你中核集团给个有说服力的理由。
第二 借用网友的话,连奶粉的生产质量都做不到安全可控,凭什么说核循环这种高危项目安全可控?你凭什么保证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不会对周围居民身体造成伤害?天津港的化学物品爆炸,常州校园的毒地污染,给人的伤痛仍历历在目。是不是总是要等事故发生了,才自己打自己嘴巴?
第三 所谓的核循环项目,是不是在垃圾里挑垃圾?能把乏燃料(核废料)处理多少?剩下的高放射性核废料有没有办法处理?有没有办法保证20万年不产生核泄漏?有没有办法保证不会对子孙后代产生伤害?
第四 你们对中国人民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与健康究竟关注了多少?你们愿不愿意你的家人及后代生活在污染危险的环境里?
另外 还想多问一句 现在世界上有没有核电站可以做到永久性的安全退役?不会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危害?
科技日报: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环境影响安全可控
来源:科技日报 中核集团 日期:2016-08-10
http://www.cnnc.com.cn/publish/portal0/tab664/info100440.htm
近日有消息称,耗资上千亿的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有可能落户江苏连云港,引发舆论关注。中核瑞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薛维明9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表 示,2013年以来,该项目开展了大量前期工作,目前正按照国家核项目要求,对全国多个厂址进行比选。厂址的最终确定将在科学论证基础上,广泛征求社会公 众意见,经地方政府同意,最终由国家决策。
“核循环项目选址将缜密考虑地震地质、岩基、洪水、以及外部人为事件等各种因素。”薛维明强调说,“我们的选址工作一直坚持科学论证、充分沟通、谨慎决策的原则。”
所谓核循环,是将反应堆“燃烧”过的核燃料(即乏燃料)进行化学处理,除去其中的裂变产 物,提取铀、钚材料,再入反应堆使用的过程。它是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核能第二步——“后处理+快堆”的多次核循环系统关键环节,也是提 高核电经济性、确保核能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
据了解,国际上对乏燃料处理有两种通行处理方法:一种是“一次通过”,也可称作开式核燃料 循环,即燃料在核电站反应堆内燃烧完后经包装后直接处置;另一种则是对乏燃料进行后处理,回收其中的铀和钚,再加工成燃料组件再利用,称为闭式核燃料循 环。上世纪80年代,我国已坚定地提出了核能发展“三步走”(即压水堆——快堆——聚变堆)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并确定了核燃料闭式循环战略。
核循环项目是中法两国加强和平利用核能合作的重要内容。薛维明介绍,核燃料后处理技术是一项高、精、尖的复杂技术。后处理厂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世界上拥有后处理工厂的国家并不多。
薛维明说,中法两国核工业发展都坚持核燃料闭式循环战略,法国在核燃料循环设施的设计与运 营方面有45年的经验。核循环项目将引进法国核循环技术,由法国承担总体技术责任,中方负责建设,将充分借鉴阿格核循环厂的工业实践经验,安全运行管理及 相关保障贯穿项目全寿期,项目建成后将用于处理国内核电站使用后的燃料。
为使周围区域的土壤、地表水和空气中的放射性活度保持极低的水平,该项目将按法规要求,对 所有放射性物质进行集中管理和处理。薛维明同时强调,核循环项目的辐射剂量非常低,对环境与周围居民影响安全可控。此外,乏燃料的运输有一套严密的管理体 系,按照《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相关的规定,运输之前需要报批,需对路线、时间、物品的质量、应急措施等提出非常明确的计划。
他同时表示,核循环项目是一项投资巨大、技术密集、涉及领域广的系统性工程,能够促进地方产业结构升级,为当地社会经济绿色发展作出贡献。
中核瑞能科技有限公司是核电站乏燃料再循环产业的专业化公司,负责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的选址、立项以及中法合作谈判等前期工作。(陈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