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国人早就没有剩余价值了!
-------一位朋友回乡下修建住房而对农民工高涨的感慨!
汪华斌
昨天碰到一位朋友,他奉劝我不要回乡下修建住房了;他说他今年刚回乡下修建住房回来,结果是一肚子的气。他说现在回乡下修建住房的材料费倒是不贵,可人工费竟然是原来的多少倍。他说他修建一个住房,竟然人工费占了总费用的百分之八十;这实在是太不可思义了。他说我们都是学习马克思的剩余价值长大的,就是说任何人雇佣工人都是要创造价值的;然而现在雇佣工人得到的工资早就超过其创造的价值了。所以现在的雇佣工人不仅没有剩余价值,而且还是超成本占用价值。他说如果说是按照竞争原则是农民工少还情有可原,问题是现在的农民工相当多;因为人家宁愿玩也不愿意降低自己的工资。所以现在雇佣一个打杂的人,竟然每天都要二百元的工资;而泥瓦匠等竟然是每人每天四百元,而且还根本不出活。可如果你将工程分段承包给他们,他们竟然一天能有一千多元的收入;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承包里有多少猫腻。
其实对此我早就深有体会,好像我原来的文章也曾说过;就最近暴雨时我正好在农村,遇到一个仅十平米的平房漏雨;于是请两个老农民来捡拾房上的瓦,看是不是瓦破了。结果半天就做完了,我问多少工钱;人家开口要一千元。后来是当时在场的一位村干部打圆场,支付了六百元的工资。可如果用这六百元买瓦,能将这十平米的屋盖上三层。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农村,农民要么整天打牌;要么干一天活能顶几天的玩。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今天的农民基本上不种田了;因为出去干一天的活能顶种一个月的田,所以相当多的农民实际整天在家游手好闲;因为人家干活的起点就这么高。更有干活投机取巧而使雇主损失的,如我老家有位村干部做油(就是对房屋顶进行堵漏的);如果人家是按工时计算,他能将一天的活干到一个月;可如果人家承包,他则是偷工减料而双重赚钱。这就是说现在干活不仅没有剩余价值,而且使人家无限投入成本。
后来我回来与一位武钢的朋友谈论此事,他说今天的中国真的只有农民工没有剩余价值吗?不是的,因为首先是领导干部没有剩余价值。他说武钢的邓崎琳公开的合法收入每年就是百万,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吧;抛开其灰色收入与腐败不说,就这来计算他的剩余价值是什么;就是不为武钢创造一分钱的财富,反而是无限增加武钢的投入损失。试想如果不要这样的领导,起码武钢还不会垮吧。这难道就是他们的剩余价值吗?因为那些年相当多的领导除了公款吃喝玩乐就是增加投入损失,然而他们却是我们社会公开收入水平最高的人;他们的贡献呢?他们是拿自己的剩余价值吗?
我们不会忘记毛泽东时代的工资总额的概念,实际它也是剩余价值观的体现;就是说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工资总额应该控制在百分之十及以下,因为超过就没有剩余价值了。也正因为如此,所以马克思总结出了剩余价值的理论;即“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即剥削)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这就是剩余价值的概念。由于剩余价值的存在,工人所得的总收入永远少于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价值(否则没有剩余价值)。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社会的购买力总是低于社会生产的财富价值;因此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
当然这样的观点首先是建立在市场化固定的基础上,因而剩余价值越大则资本家就越赚钱。如果发生亏损,资本家不可能去收回工资来弥补亏损呀。正因为如此,剩余价值并非无偿被资产阶级占有;因为在企业创办发展过程中存在种种风险,所谓的剩余价值有时为正、有时为负;但不论正负都由资本拥有者承担。所以它并不是被资本家强占的利益,而是资本家承担风险的报酬。而且同资本家相比,打工也有打工的好处;工人下班后自由自在,没有压力,只管领工资。市场经济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发现和确认每个物件的价格,进而确定其内在价值。公允的内在价值的确认,就能分解价值的构成。正因为如此,生产环节也是价值上的一环;所以工资总额还是有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一面。
如果分析价值,我们就会发现今天有很多岗位实际是负价值;因为我们社会的岗位不是按照价值规律生成的,我们社会的岗位是上级领导安排的。正因为如此,我们社会有相当多的领导岗位与价值没有任何关系;这也是我们今天很多企业竟然单位负责人长期在国外休闲的原因,因为这岗位根本不是企业产品价值链上的一环;所以失去这个岗位对企业也没有任何影响,反而因为这个岗位的错误决策而造成巨大损失的比比皆是。
在这样的社会价值观下,我们那些年收入水平高不可攀的人千万别自豪;因为这不是你个人的剩余价值的体现,而不过是中国特色的原因;因为任何人在你这个岗位同样也是金光闪闪,说不准比你造成的损失还小;这就是我在2003年创造的傻瓜企业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