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没有必要对人民的爱国热情冷嘲热讽
针对美日韩菲在东海南海和萨德问题上与中国人民为敌,继河北乐亭民众打横幅围堵肯德基呼吁拒食以抵制美日韩后,18日在湖南长沙、郴州、浙江杭州、浦江、江苏扬州、连云港、泗洪、山东临沂、安徽滁州、广德、宁国等多地爆发民众上街拉横幅呼吁大家抵制美日韩菲,发出让肯德基、麦当劳滚出中国去呼声的爱国义举,人民网头条刊发了人民日报评论员观察:《涵养理性包容的国民心态》,对人民的爱国热情冷嘲热讽,横加指责,新华网则更是妄称,破坏社会秩序不是爱国。本来不想说什么,因为对他们这种无耻谰言,实在懒得说。可是不说,又总觉得心里不是滋味,作为堂堂党中央喉舌的人民网-人民日报和新华网有必要要对人民的爱国热情冷嘲热讽,大加挞伐吗?这样是否与习总倡导社会正能量的观点南辕北撤?
文章对各地群众的这次爱国行动,摆出了一副教师爷的嘴脸横加指责,又是什么‘只有当现代化及于精神层面时,才是真正的现代化;只有国民心态从容自信了,才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啦,又是什么‘打开“爱国主义”的方式,也变得更加从容自信’啊,又是什么“南海仲裁案后,有人煽动青年上街,抵制外国货,但应者寥寥。那些在肯德基门口拉条幅、在网上发虚假组织游行帖的行为,更是遭到很多人的批评。”啊,又是什么爱国“是一种运用理性的能力”啊,又是什么‘尊重法律、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爱国的激情才不会成为“糊涂的爱”,演变成盲目的冲动和偏激的行动’啊,又是什么‘以为只要“爱国”就能为所欲为,置社会秩序、公共利益、法律规则于不顾’啊。好不道貌岸然。
难道说,面对美日韩菲在东海南海和萨德问题上对于中国的侵害和侮辱,中国人民就要甘于逆来顺受,就是“精神层面”“现代化”了?就是“国民心态从容自信了”?这些可爱的青年们,他们上上街,抵制抵制外国货有什么不行?难道青年们既不“上街”拉拉横幅,“抵制外国货”,成天“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两耳不闻窗外事,对于国家大事不闻不问,就“是一种运用理性的能力”?就有“运用理性的能力”了?难道说,青年们不出门,不表达,无所作为,就是“尊重法律”?“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或者干脆说尊重“美日韩菲”?尊重“肯德基”了?就有“爱国的激情”了?才不是“糊涂的爱”了?难道说,青年们和平地上街表达一下自己的爱国情结,就是“为所欲为,置社会秩序、公共利益、法律规则于不顾”了?难道说,面对心中的愤怒与怒火,青年们只有老老实实地待在家里,什么事也不做,什么话也不说就是“爱国”?
实际上,此次各地的群众只是上街拉拉横幅,围堵一下肯德基,呼吁大家抵制美日韩菲,他们并没有什么过激的行动。难道人民这样和平地表达一下自己的心声,就是破坏“社会秩序”了?就是“盲目的冲动和偏激的行动”了?莫非,让人民麻木,如同行尸走肉般对待美日韩菲对中国的侵害和侮辱,才是你们“成熟健康的大国心态”?才是你们的“开放包容、宽厚自信”?才是你们“拥抱世界的从容和自信”?才是你们的“有主张有定力,有激情有理性”的“大国国民”?才是你们更加“理性、务实、包容”的“爱国主义”?作者说上街的青年寥寥,莫非作者是希望能够有更多的青年上街吗?可是,只怕是上街的青年一多,作者只会吓的屁滚尿流吧。
让人不能理解的是,就是人民这样的一次和平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也受到了各地警察的无理干预。难道说,中国被美日韩菲合伙欺侮,包围围堵打压,就好比一群流氓跑到你家,骑到你的头上拉屎拉尿,胡作非为,你也只能忍耐再忍耐,只能屈辱的受着,只能无事一样,就是“大国心态”?就好吗?我们的警察是干什么的?能够把人民当成敌人吗?把人民当敌人,自己就站到了人民的对立面,就成为了人民的敌人,是很危险的,能够有好的结果吗?
文章甚至鼓吹什么“中国是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同时也是受益者”。中国政府高官到美国不顾廉耻,不知羞耻地声称,中美是夫妻关系,“美国是这个世界的领导者,这个世界的规则和体系是由美国制定的,我们愿意加入这个体系,我们愿意遵守这些规则”,难道就是你们口中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中国被美国包围围堵打压,在东海、在南海公然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被南朝鲜政府以像皇帝对待臣子般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中国反对其部署萨德的声音,就是“受益者”?是这样吗?
在美帝国主义纠集一帮小流氓,肆意侵害侮辱中国的今天,中国太需要人民的这种爱国义愤和爱国热情了。如果到了有一天,美日韩菲等新的八国联军肆意侵害侮辱中国的时候,人民都麻木了,我们这个国家还有希望吗?离死亡就该不远了吧。
人民的爱国热情是真真正正的满满的正能量,是我们党和国家,是我们这个民族可宝贵的财富,是需要党和国家加以百般的小心呵护与保护的。人民的爱国热情,不是用来冷嘲热讽的,不是用来挖苦与讽刺的,更不是用来打击与横加指责的。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政党,理应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而不是防民甚于防川,处处防着人民,害怕人民,把人民当成自己的对立面。对于人民的爱国热情冷嘲热讽,甚至是打击、横加指责,是会打击、消弭人民的爱国热情的。若如此,一旦国家真的有事,谁还会站出来,为了这个国家挺身而出,来维护这个国家,保卫这个国家?打击了、消弭了人民的爱国热情,谁喜欢?国际上,美日韩菲喜欢,中国国内,汉奸卖国贼喜欢。
肯德基、麦当劳不过是一些早被欧美国家和人民抵制的垃圾食品,让人民起来和平地抵制一下,表达一下自己的心声,表达一下心中的愤怒,甚至让它滚出中国去,反而会有利于中国人民的身体健康,让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儿童免受其害,让中华大地更干净,有何不可?有什么不好?有必要向老婆爱丈夫一样,爱着外资,护着外资吗?你禁止人民上街表达自己的意愿,还哪里会有什么“国家态度与民间立场同声相应”?难道说,只是学学你们官僚公知的样子,“君子动口不动手”,只是嘴巴说说而已?可是,没有行动的言论是软弱无力的、无用的、无能的,也是让全世界蔑视、瞧不起的,顶多算个屁,甚至连屁都算不上,屁还会让人感到臭呢。
关联文章:
人民日报评论员观察:涵养理性包容的国民心态
作者:范正伟
2016年07月20日03:3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只有当现代化及于精神层面时,才是真正的现代化;只有国民心态从容自信了,才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
里约奥运会进入倒计时。7月18日,中国奥运军团大名单正式公布,416名运动员即将踏上四年一度的奥运征程。“放松心态、享受比赛”“重要的是超越自己”……网友写给奥运健儿的留言,充满了暖暖的正能量。
自1979年重回奥运大家庭,37年过去,奥运对中国人的意义,以及人们对奥运的态度,已悄然改变。当中国的观众为马来西亚的李宗伟喝彩,为瑞典的瓦尔德内尔助威,为身患癌症的美国射击运动员埃蒙斯加油鼓劲,金牌不再是比赛的唯一,对拼搏者的尊敬、对失利者的宽慰已经成为舆论主流。这种新体育爱国主义的背后,是一个体育强国、世界大国日渐成熟的国民心态。
这样的心态,不只是表现在体育赛场。伴随着中国步入世界舞台中央,如何在全球坐标下找准定位,在世界视野里展现自己,已经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必答题。打开“爱国主义”的方式,也变得更加从容自信。在日前的南海仲裁闹剧中,我们同样看到了爱国主义的升华。针锋相对却不失道义制高点,激情澎湃而又有理有节,舆论场上,国家态度与民间立场同声相应,有理有据的坚定主张,为中国处理南海争端提供了民意基础和条件,也彰显了爱国主义的崭新层次。
这种变化,还体现在对一些行为说“不”上。南海仲裁案后,有人煽动青年上街,抵制外国货,但应者寥寥。那些在肯德基门口拉条幅、在网上发虚假组织游行帖的行为,更是遭到很多人的批评。这一轮“爱国舆情”也成为网上网下热议的话题。有人说,这种爱国是“神助攻”、帮倒忙;有人说,这不符合爱国主义的本意;也有人说,这种“朴素的爱国激情”值得肯定。这也提醒我们思考:对于今天的中国,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国行为?什么才是成熟健康的大国心态?
从某种意义上讲,爱国不仅是一种情感,还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首先是一种运用理性的能力。透过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如何认识国家的真正利益所在?这次处理南海问题,我国始终坚持用国际法捍卫国家利益,得到70多个国家和国际、地区组织的支持,赞同中国的声音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旋律。这样的结果,值得我们深思。当今世界,法理是最有说服力的共同语言;当下中国,法治是民族复兴的根本保障。以法的精神驳斥对法的滥用,我们才赢得世界的尊重和支持。同样,尊重法律、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爱国的激情才不会成为“糊涂的爱”,演变成盲目的冲动和偏激的行动。
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挨过打也挨过饿,但历史告诉我们,空有一腔悲愤无以救国,只把爱国挂在嘴上难以强国。“爱国”的定义可能有很多种,但“务实”应该是其中的一条。这种“务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国要有行动,还要看效果。爱国的目的,是要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好。但凡促进国家进步的举动,都是爱国行为。反过来,如果只满足于呈现爱国的姿态,甚至以为只要“爱国”就能为所欲为,置社会秩序、公共利益、法律规则于不顾。这样的“爱国行为”,不仅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相反会给我们的社会和国家带来伤害。
在地球已成“村”的今天,爱国绝不是抱团封闭、一叶障目,而是开放包容、宽厚自信。今天的中国,已进入与世界深度互动阶段。中国是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同时也是受益者。以世界眼光审时度势,在全球范围谋篇布局,是走上世界舞台的中国必然的选择。“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进来……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增强中华文明生机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告诉我们,大国心态既是捍卫自身利益和尊严的坚定和果敢,也是微笑着拥抱世界的从容和自信;既是弘扬民族文化和价值观的矢志不渝,也是兼收并蓄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海纳百川。
有人说,一个国家,只有当她的人民获得了与当前和未来发展相适应的大国心态,才可以真正称之为大国。换句话说,只有当现代化及于精神层面时,才是真正的现代化;只有国民心态成熟健康了,才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超越自卑自傲,保持从容自信,让我们这个时代的爱国主义更加“理性、务实、包容”,是历史对于我们的期待。有主张有定力,有激情有理性,这是我们成为大国国民、走向民族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
《 人民日报 》( 2016年07月20日 05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