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段修斌:阴阳与辩证法思维作者:国关文化学者郑文明
阴阳与辩证法思维
作者:段修斌
组编:郑文明
历史的发展,一直在遵循着一种基本的规律,即人性或劳动性在逐步增长,而动物性或寄生性在不断降低。近现代以来,通过中西文化的相互碰撞和交融,使它们进一步结合的历史条件已经成熟,中国文化又将迎来一个补充、完善、改革、发展的历史机遇。所以,深入分析一下阴阳和辩证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在人类历史上,哲学流派众多,除古代各种学说外,现代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种宗教,几乎都有着自己的哲学。然而,通过万物归0或万法归宗的排除法,最后只剩下中国的古代思维和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从而为我们研究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下面,就将中国的阴阳和西方的辩证法进行一下大概的剖析。
1、 “0”与阴阳(万法归宗)
首先要强调一下,哲学探讨和概括的依据是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运动,而运动必然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没有对立统一就不会产生运动,我们《易经》之“易”的实质讲的就是运动。由于运动都有开始,所以,它与0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否则,其原理必然存在着欠缺。这也就是万法归宗的奥秘。
据考察,不管是宇宙还是人类社会,它们都存在着三层基本结构,即:0 + 历史 + 现在。由此,它们也就根据自己的起点构成了各自的哲学。
通过比较古今中外的哲学,只有中国的古代哲学具备这三层基本结构或框架,即:0 + 阴阳 + 五行八卦。
由此,也就决定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历史”或“阴阳”属于一种纵向线索,构成了它们的基本结构或框架,而“现在”或“五行八卦”则属于一种横向结构和思维。
由于暗物质的性质有待证实,自然科学的基本结构或框架还有待确定,所以,目前只能先确定社会科学的基本结构或思维。
在自然科学方面,科学家们早就提出了“第一推动力”问题,而在社会科学领域,人类社会运动与发展的绝对运动或“第一推动力”,已由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予以明确。所以,在寄生于自然的的基础上,是由劳动推动在类人猿动物性基础上分离产生了人性,从而产生了人类社会,并且一直是由劳动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运动与发展。通过中国的“阴阳”可以看出,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和人类社会的根本规律,因为它不但属于宇宙和人类社会从0发展至今的基本线索和框架,还代表着绝对运动或“第一推动力”。
生存是人类社会的第一需要,其它社会活动都必须以生存为基础,由此就决定了人与自然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矛盾运动。所以,人类改造自然才属于人类社会运动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由它而构成了人类社会基本的“历史”线索或纵向结构,从而成为我们基本的哲学思维。
由于人类首先是寄生于自然,并且人性寄生于动物性,所以,在改造自然基础上,具体到人类自身,劳动与寄生,或人性与动物性的矛盾运动也就属于人类改造自然的基本运动。随着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劳动与寄生或人性与动物性这一对基本矛盾便会呈现出不同的形式,由此而构成了社会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特殊矛盾。
由此,我们的哲学或思维不是凭空想象的,其反映的是自然和社会的运动规律。所以,仅仅凭借寻章摘句,很难真实地反映自然,很难研究出真正的哲学。如果哲学概括能够合理并准确的反映自然,它会有力地促进科学和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否则,它也会阻碍科学和生产力的发展,并成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进步的桎梏。
2、 西方辩证法的哲学思维
一说到辩证法,大家立马会想到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但实质上它属于西方的一种哲学,并且代表着西方哲学的最高成就。当然,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也属于辩证法思维。
通过上面的分析和前面《中国文化的纵向与横向思维》中的图示,中国的“阴阳”与对立统一规律存在着区别。阴阳不但揭示了宇宙和人类社会的根本规律,它还属于一个历史过程,而对立统一规律,则只揭示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两者的内涵深浅分明。
根据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也可以看出,对立统一规律与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都统一置于普遍联系层面,它实质上非常明确的说明,西方的辩证法只属于宇宙和人类社会的“现在”(即横截面),相当于中国古代哲学的“五行八卦”。
从本质上讲,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其实都属于对立统一规律,其普遍联系所说明的就是“现在”各种事物在其对立统一的绝对运动中所发生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并构成了它们相互之间的相对运动。这正如西方科学一样,承认存在着物质的绝对运动,但对其原因或“第一推动力”却不知其所以然,所以,辩证法只能够研究物质的相对运动。而这一情况也同样反映在其辩证法中,由此才主要研究这种绝对运动基础上的普遍联系,从而没能将对立统一规律的深刻内涵真实地揭示出来。
绝对运动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而相对运动会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变化,它是建立在绝对运动基础上的,没有绝对运动就不会产生相对运动,它们之间属于一种根系与枝叶的从属关系。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近现代,西方的辩证法在对宇宙和人类社会 “现在” 的认识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对具体事物的认知方面较为实际和深刻,较中国的“五行八卦”要具有优势,我们要正视这一现实。
通过以上分析和比较已经很明确,虽然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劳动观,毫无疑问其基本原理应该属于劳动原理,但由于其哲学的辩证法缺乏应有的思维深度,所以其理论阐述受到了很大的制约或束缚,从而没能更深刻地揭示出其原理的基本内涵。
3、 阴阳与辩证法相互结合示意图
既然已经清楚了中西方哲学或思维的优缺点,那也就不难对它们予以相互取长补短,并将它们相互融合在一起。在其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其基本公式为:0 + 阴阳 + 辩证法。为简明和形象起见,特制成示意图显示如下:
通过运用太极阴阳思维,马克思主义原理得到了充分的伸展,由此既形成了其纵向思维,也保留了其原有的横向思维,从而解决了其劳动的基本原理受辩证法所束缚的矛盾。所以,只有运用中国哲学或思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解读出其深刻而真实的内涵。同时,它也对整体的中西文化(其实也含其它文化)相互之间进行了取长补短,不但使它们万法归一,也使它们都得到了升华。
这样,不但改良了马克思主义原理,也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进一步改造与升华。而对于西方文化和宗教文化来说,这更是其翻天覆地的变革。
阴阳与辩证法的相互融合,不但是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方面相结合的基本框架,也是整个中西文化和自然科学相结合的基本模式。
在人类历史上,哲学流派众多,除古代各种学说外,现代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种宗教,几乎都有着自己的哲学。然而,通过万物归0或万法归宗的排除法,最后只剩下中国的古代思维和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从而为我们研究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下面,就将中国的阴阳和西方的辩证法进行一下大概的剖析。
1、 “0”与阴阳(万法归宗)
首先要强调一下,哲学探讨和概括的依据是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运动,而运动必然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没有对立统一就不会产生运动,我们《易经》之“易”的实质讲的就是运动。由于运动都有开始,所以,它与0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否则,其原理必然存在着欠缺。这也就是万法归宗的奥秘。
据考察,不管是宇宙还是人类社会,它们都存在着三层基本结构,即:0 + 历史 + 现在。由此,它们也就根据自己的起点构成了各自的哲学。
通过比较古今中外的哲学,只有中国的古代哲学具备这三层基本结构或框架,即:0 + 阴阳 + 五行八卦。
由此,也就决定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历史”或“阴阳”属于一种纵向线索,构成了它们的基本结构或框架,而“现在”或“五行八卦”则属于一种横向结构和思维。
由于暗物质的性质有待证实,自然科学的基本结构或框架还有待确定,所以,目前只能先确定社会科学的基本结构或思维。
在自然科学方面,科学家们早就提出了“第一推动力”问题,而在社会科学领域,人类社会运动与发展的绝对运动或“第一推动力”,已由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予以明确。所以,在寄生于自然的的基础上,是由劳动推动在类人猿动物性基础上分离产生了人性,从而产生了人类社会,并且一直是由劳动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运动与发展。通过中国的“阴阳”可以看出,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和人类社会的根本规律,因为它不但属于宇宙和人类社会从0发展至今的基本线索和框架,还代表着绝对运动或“第一推动力”。
生存是人类社会的第一需要,其它社会活动都必须以生存为基础,由此就决定了人与自然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矛盾运动。所以,人类改造自然才属于人类社会运动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由它而构成了人类社会基本的“历史”线索或纵向结构,从而成为我们基本的哲学思维。
由于人类首先是寄生于自然,并且人性寄生于动物性,所以,在改造自然基础上,具体到人类自身,劳动与寄生,或人性与动物性的矛盾运动也就属于人类改造自然的基本运动。随着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劳动与寄生或人性与动物性这一对基本矛盾便会呈现出不同的形式,由此而构成了社会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特殊矛盾。
由此,我们的哲学或思维不是凭空想象的,其反映的是自然和社会的运动规律。所以,仅仅凭借寻章摘句,很难真实地反映自然,很难研究出真正的哲学。如果哲学概括能够合理并准确的反映自然,它会有力地促进科学和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否则,它也会阻碍科学和生产力的发展,并成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进步的桎梏。
2、 西方辩证法的哲学思维
一说到辩证法,大家立马会想到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但实质上它属于西方的一种哲学,并且代表着西方哲学的最高成就。当然,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也属于辩证法思维。
通过上面的分析和前面《中国文化的纵向与横向思维》中的图示,中国的“阴阳”与对立统一规律存在着区别。阴阳不但揭示了宇宙和人类社会的根本规律,它还属于一个历史过程,而对立统一规律,则只揭示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两者的内涵深浅分明。
根据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也可以看出,对立统一规律与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都统一置于普遍联系层面,它实质上非常明确的说明,西方的辩证法只属于宇宙和人类社会的“现在”(即横截面),相当于中国古代哲学的“五行八卦”。
从本质上讲,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其实都属于对立统一规律,其普遍联系所说明的就是“现在”各种事物在其对立统一的绝对运动中所发生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并构成了它们相互之间的相对运动。这正如西方科学一样,承认存在着物质的绝对运动,但对其原因或“第一推动力”却不知其所以然,所以,辩证法只能够研究物质的相对运动。而这一情况也同样反映在其辩证法中,由此才主要研究这种绝对运动基础上的普遍联系,从而没能将对立统一规律的深刻内涵真实地揭示出来。
绝对运动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而相对运动会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变化,它是建立在绝对运动基础上的,没有绝对运动就不会产生相对运动,它们之间属于一种根系与枝叶的从属关系。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近现代,西方的辩证法在对宇宙和人类社会 “现在” 的认识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对具体事物的认知方面较为实际和深刻,较中国的“五行八卦”要具有优势,我们要正视这一现实。
通过以上分析和比较已经很明确,虽然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劳动观,毫无疑问其基本原理应该属于劳动原理,但由于其哲学的辩证法缺乏应有的思维深度,所以其理论阐述受到了很大的制约或束缚,从而没能更深刻地揭示出其原理的基本内涵。
3、 阴阳与辩证法相互结合示意图
既然已经清楚了中西方哲学或思维的优缺点,那也就不难对它们予以相互取长补短,并将它们相互融合在一起。在其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其基本公式为:0 + 阴阳 + 辩证法。为简明和形象起见,特制成示意图显示如下:

通过运用太极阴阳思维,马克思主义原理得到了充分的伸展,由此既形成了其纵向思维,也保留了其原有的横向思维,从而解决了其劳动的基本原理受辩证法所束缚的矛盾。所以,只有运用中国哲学或思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解读出其深刻而真实的内涵。同时,它也对整体的中西文化(其实也含其它文化)相互之间进行了取长补短,不但使它们万法归一,也使它们都得到了升华。
这样,不但改良了马克思主义原理,也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进一步改造与升华。而对于西方文化和宗教文化来说,这更是其翻天覆地的变革。
阴阳与辩证法的相互融合,不但是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方面相结合的基本框架,也是整个中西文化和自然科学相结合的基本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