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5000万假货,会否不了了之?
痴山
通常情况下,时事评论,时效性至为关键。业内有“看了大样写时评”的说法,随着网络新媒体普及,新闻与时评,可谓共舞齐飞。不过,凡事总有例外和个别。今早,就读到由责任编辑刘文昭,所负责的一则有关旧闻的腾讯专题。
综评专题《政府采购买假冒伪劣产品,不能没人负责》,评的是报道于4月4日的《广西政府采购现批量疑似假货 回应称正调查核实》资讯。当时报道:从2012年起,为了提高节能监察机构执法能力和水平,国家发改委专门安排中央预算内资金,对各地的节能监察执法建设给予大力支持。近日,有举报称,今年1月28日,涉及广西全区58家地方节能监察机构的,第三批5000万元节能监察仪器设备采购公布结果,第二批招标中涉嫌假冒和“三无”产品的供应商,居然再次中标两个标段,且依然出现假冒和“三无”产品。其中,号称英国梅克罗尼牌的超声波流量计,单价7万,却无法开机、充不进电,把设备送往梅克罗尼中国总代理处维修,对方一看就断定设备是假的;号称美国鼎翼公司生产的3款设备,是“三无”产品,且无销售许可;其中的照度计负偏离超过国家允许最大误差值的4倍……
当时新闻报道还说,正在调查核实。其后的调查核实结果,却充满诡异:广西发改委称,由于他们没有专业知识,所以对采购没有责任。但依据招标投标法,似乎对商业标中的资质文件有明确要求;实际操作中,更有勘察核实的必要环节。5000多万,就这样重重复复的购买假货,骗傻子,你能骗得过去?再看自治区自治区节能监察中心的说法:“他们未参与此次采购,不应该由他们负责验收。多个县区节能监察中心负责人则表示,他们对于这些高档进口设备也不熟悉,设备送到时只是依照货物清单核对了数目;使用者不熟悉设备,而且好像还没有熟悉的责任和义务。”作为职能部门,和具体业务官员,称对自己使用的设备不知不懂,这个理好像也说不过去;再看此次的第三方代理者,干脆说“相关招标公司更觉得跟自己无关”。“我就提供一个平台,(假冒伪劣和三无产品)本身是合同双方当事人的问题,跟我第三方有啥关系呀?”作为代理公司,难道真没有验证供应商资质,甄别产品质量的责任和义务。我的乖乖,从自治区到县级,多个系统一大堆官员,这都是些什么东西?
许多年来,政府采购腐败丛生,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就说公用自行车,众所周知,普通自行车,即使凤凰飞鸽等名牌,一辆也就500元左右。政府一采购,1000多元,2000多元,甚至5000多元、6000多元的全有。而且还信誓旦旦没有猫腻。这些官,难道都是憨熊做的傻逼生的吗?怎么只会拿纳税人的血汗钱打撇呢?
回到《广西政府采购现批量疑似假货 回应称正调查核实》旧闻,即使没有丝毫腐败猫腻,5000多万,年复一年的假货,在其位谋其政,最起码,也是个失职渎职;作为第三方代理公司,拉皮条,都骗到政府头上了。要说一点责任没有,好像也只能骗骗自己。
2016-4-29鲁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