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反思,董贵生事件背后的推手是谁?
重庆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教授 丁新正
——————
按照我国军队管理条例和军事作战条例等法规纪律,“感动中国”候选老兵董贵生所说的“一个人送84个烈士通知书”,我国军队的条例纪律历来严格,按照条例法规,我国对越自卫反击战参战部队把送烈士通知书这么严肃的工作交给一个退伍兵“一个人”去完成,这符合我军的条例纪律吗?对此,董贵生对中国之声记者表示“他文化程度不高,接受媒体采访可能有‘口误’。这个不是夸大,可能是我说快了,有些东西有口误”。他的口误到底是什么?
董贵生事件发酵至今,我们应该认真反思:董贵生事件背后的推手是谁?
推手是董贵生自己,还是某些单位,还是某些媒体?我们的社会如何才能不浮躁?正如一些网友的见解:董贵生事件是一个悲剧,一个有情有义的好人,被一群名利徒推上了一个造假作伪、坑蒙拐骗的黑恶道场,并让个人承担不属与他的荣誉荣耀,把他绑在了道德的十字架上。
如果任由这些个人和单位造假、欺骗,我国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英雄将死不瞑目;同时,更是赤裸裸地践踏我军队条例纪律。
建议有关单位认真调查处理董贵生事件,给社会一个交代,给人民军队一个交代。
链接一:
老兵董贵生:30多载替烈士尽孝为“父母”养老送终
2016-01-02 08:12:00解放军报,本报记者 程必杰 通讯员 王 剑 顾明西
今年3月,董贵生和志愿者组织烈属扫墓(最后一排左七为董贵生)。
7月上旬,在云南省麻栗坡烈士陵园,记者采访到一个感人故事。
老兵董贵生,当年从南疆战场下来时,曾受领过一项特殊任务——向烈属送达战友的阵亡通知书。
任务看似简单,代表部队向烈士家属发放抚恤金、慰问品。然而,这次特殊的旅程让他内心掀起的情感波澜,一辈子都没有平复。
董贵生回忆道,给杨模山烈士的家中送阵亡通知书时,杨爸爸正在茅屋前吸烟,杨妈妈正在剁猪草。
“伯父伯母,你们为祖国养了一个英雄的儿子!”董贵生一连说了8遍,两位老人也没听懂。看到慰问品,两位老人还以为儿子立功提干了,显得十分高兴。
董贵生这才意识到,老人没文化,不明白“养了英雄的儿子”意味着什么。情急之下,他就直白地告知老人杨模山牺牲的噩耗。
两位老人先是一愣,继而,杨妈妈拎着手里的刀跑到董贵生面前。盯了他许久后,突然撕心裂肺地喊道:“我不要钱,我要儿子!” 眼前的情状,董贵生怎能放心离开?老人已失去儿子,不容再有闪失。于是,他决定先留几天再说。
而这一留就是5天。董贵生挑水种菜、劈柴做饭,陪老人聊天散步,俨然亲儿子。5天后,老人才渐渐接受儿子牺牲的现实。
这个原本计划3个月完成的任务,他花了将近10个月才完成。在这期间,他与几十个烈士父母认亲,发誓为烈士尽孝。
1985年,董贵生退伍回到家乡四川成都。虽然离开了部队,但他始终想着一些生活困难的烈士父母,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去这些“父母”家里转一转,嘘寒问暖、排忧解难。
杨模山烈士的父亲去世后,杨妈妈没有了依靠,董贵生便在四川郫县为其租房居住,悉心照料老人的生活。今年3月19日,董贵生给杨妈妈打电话时发现其声音不对劲,便急忙赶了过去,发现杨妈妈拉肚子快虚脱了,便背着她送到医院。今年5月,杨妈妈食物中毒,董贵生也是在电话中发现,并及时赶到现场处理。杨妈妈逢人就夸:“有这么个儿子,真是我上辈子修来的福分!”
2013年7月,烈士张林辉母亲病危,董贵生得知后迅速赶赴云南。神智已经模糊的张妈妈,看到穿着老式军装的董贵生,顿时老泪纵横。她反复抚摸董贵生的军装说:“儿啊,妈想吃汤圆!”吃着董贵生做的汤圆,张妈妈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这些年,像杨妈妈和张妈妈这样贫困或者没有儿女养老送终的烈属,董贵生照顾并送走多位老人。
从1999年开始,董贵生就开始组织烈士父母前往云南省麻栗坡县、西畴县等地的烈士陵园祭奠、扫墓。迄今为止,他先后帮助多位老人实现“看”儿子的心愿。
那年去麻栗坡的路上,杨模山烈士的妈妈因第一次坐火车,总担心在卧铺上会被颠下来,不敢睡觉。董贵生整夜守在她旁边,老人才安心睡着。
去年,一位老人扫墓心切,到昆明后怎么也不愿意休息一晚,要求连夜赶往麻栗坡。当夜到了麻栗坡时,正逢扫墓高峰期,县城宾馆都已住满。安顿老人住下后,董贵生就到车站候车室凳子上将就了一晚。
30多载替烈士尽孝,董贵生的事迹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数十位爱心人士主动加入到他的行列中,一些企业还通过他向烈士家属提供赞助。去年,总政治部给他颁发了“卫国戍边”纪念章。今年,他又被推荐为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候选人。
链接二:“感动中国”候选老兵替战友尽孝被指造假,2016年01月01日,来源:央广网。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董贵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一名老兵。2015年,他的事迹在媒体上不断被报道:“开农家乐照顾二十七户烈属三十年”、“为战友设置纪念堂”、“为84位牺牲战友送阵亡通知书”等事迹在多家报纸卫视等平台刊播后,感动了很多人,董贵生也收获了成都榜样、感动四川人物、中国好人等一长串的荣誉。
2015年10月,董贵生被选为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近日,在央视举办的“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评选中,候选人董贵生目前获得网友投票超过34万,位居第一。然而近日,30年前老山战役主攻营营长臧雷撰文称,董贵生在媒体上“吹牛撒谎”,事迹“大量弄虚作假”,并表示,已经将相关情况反映给四川省、成都市和郫县三级文明办。
臧雷称,他其实真正感人的就是这几条,第一,一个人送84个烈士通知书;第二,一人供养了27户烈属三十年;第三,为烈士父母出资,去祭扫烈士,坚持十八年,恰恰这三件事全是假的。
央视网上,名为《董贵生,替战友尽孝27年的道德模范》的文章写道:“1985年,从战场上归来的董贵生接到了一个任务:将战友阵亡的消息通知家属。一次次看到战友的母亲哭晕在他面前。董贵生下了决心:为84位战友尽孝”。
而臧雷撰写的文章称,者阴山作战主攻团为93团,董贵生所在的92团牺牲不超过30人, 84位烈士不知是如何统计出来的。臧雷找到了董贵生作战所在团的政治处主任郎友良了解情况,得出的结论是,部队按说不会把这么严肃的工作交给一个退伍兵去完成。郎友良说,部队回撤以后,只要确认没有失踪并确认是烈士的,必须完成在部队清理遗物,由团以上政治机关,派出营连以上的干部组成小组,这个非常严肃的,怎么可能让一个兵背着走9个月去送,这是不可能的。
对此,董贵生告诉记者,他是代表92团执行这个任务。董贵生说:“我们是代表92团,三人一组,我是代表92团,每个团抽调一个送这个东西,我确实是亲自去送了。”
董贵生的另一主要事迹,是27年来照顾30位阵亡战友父母。但臧雷说,董贵生1985年退伍后先在攀枝花卖特产,“做这些是近几年的事”。
臧雷称,首先没有30位,第二,更不是27年,董贵生开办这个农家乐是1999年,做这些是近两年的事情,怎么会把他年份延长到27年。我们请他开30户的名单,他开不出来。而且他最开始用的词是供养,我们去提了意见以后,他们就改成孝敬。
对此,郫县文明办回应称,1999年董贵生开办农家乐,日子慢慢好转后,才有了余力去帮助牺牲战友的父母。从2008年开始,每年他都会抽时间去探望老人们,从未间断。在此之前他也曾探望,只是限于经济能力,次数相对较少。他还列举了14位被照顾的战友父母的名单。
报道称,“从2009年起,董贵生每年都会分批组织爸爸妈妈去麻栗坡烈士陵园。从2009年至今,董贵生前前后后组织了19次,每次行程约2000公里,累计花费70余万元,帮助70多位老人完成了他们的心愿。”但臧雷说,董贵生是2014年才开始带烈士家属去云南扫墓的,总共去了两次共八人。
对此,臧雷说,他第一次去是2014年,去扫墓他走错了,他就走到了麻栗坡烈士陵园,牺牲的烈士是安葬在另外一个西畴县叫做西畴烈士陵园,他并不知道自己本单位的烈士在哪个陵园。
郫县文明办回应,去麻栗坡一路上的衣食住行,主要由董贵生安排和负担。而董贵生只是一个普通的退伍军人,文化程度很低,难免“词不达意,言过其实”。言下之意是,情有可原。成都市郫县文明办杨小红说,臧雷原来和董贵生关系比较好,臧雷想把董贵生拉入他发起的“理解万岁” 活动中来,董贵生拒绝后,两人产生了矛盾。
杨小红介绍,董贵生其实文化程度不高,可能是参加媒体采访过程中他有些数据、文字和表达上是有误的,因为几十年了,之前的那些事情,比如要有三十个老人,要马上说出这些名字,肯定是不太可能的。臧雷可能抓住这个把柄来刁难董贵生,但是董贵生去看望慰问老人的事实是存在的。
臧雷说,2015年8月28日,他曾当面与董贵生对质,并对社会捐款的去向提出质疑,在他提供的32分钟的录音里,董贵生并没有否认臧雷的指责。今天中午,董贵生对中国之声记者说,他文化程度不高,接受媒体采访可能有“口误”。
董贵生说:“这个不是夸大,可能是我说快了,有些东西有口误。你说夸大也好,但是我做了。”
送阵亡通知书、替战友尽孝,董贵生做的这些好事,虽然在程度上受到质疑,但也没有必要全盘否认。不过,好事到底有多好,是不是符合一个标准的模范,希望相关部门在事迹核实、上报、推广的过程中,做到尊重历史、严谨客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