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与精神支柱
近日。在官方媒体看到了这样的消息: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
本人认为无论是“爱国主义”还是“精神支柱”,这都属于理论领域的范畴,对这样的理论问题进行议论,并不属于“妄议中央大政方针”,因此才敢写这篇文章。本文主要对以下三个问题进行议论:
一 什么是精神支柱,
二 关于爱国主义,
三 爱国主义能否成为我们的精神支柱。
首先谈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精神支柱:十多年前,本人曾写了一篇题为《劲射系统论》的文章,此文中有这方面的内容,现引用如下:
什么是精神支柱?
这样笼统地提出问题,使人回答起来感到有些困难。因为一个国家有这个国家的精神支柱,一个政党有这个政党的精神支柱。具体到每一个人,又都有每一个人自己的精神支柱。这里,我们先对什么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做一回答。
按字面解释,就是一个人之所以能正常生活,是被一种精神所支撑。支撑着这个人正常生活的精神,就是这个人的精神支柱。
有人会问,难道一个人正常生活,就必须被一种精神支撑着吗?
我们的回答是,除了孩子和智障者以外,其余都是如此。
支撑一个人的正常生活的,可能是一种精神,也可能是一种存在,而这种存在反映到人的脑海里,也会变成一种精神。如果对这样的解释理解有困难,我们还可以换一个角度来解释。
一个人为什么活着?为谁活着?这个人为什么活着的“什么”和为谁活着的“谁”,就是这个人的精神支柱。
如果你是一个有信仰的人,你所信仰的理论、学说、主义和为实现信仰的理想而从事的事业,就是你的精神支柱。
比如一个真正的中国共产党人,马列毛主义的理论,和在这种理论指导下所进行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就是他的精神支柱。
没有信仰的人呢?一个人可能没有信仰,但他肯定有相信。
什么是相信?相信就是一个人面对世界上五花八门的理论、学说、主义,总会对其中的一个给予正面肯定并决心遵从。
要讲清楚,相信和信仰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有信仰的人都为巩固自己对信仰的虔诚和悟性而加入一个组织、一种宗教和参加组织或宗教的活动,而相信只是意识上的认定,与参加组织和进行组织活动没有关系。
对于没有信仰的人来说,正是这种认定,就确定了自己为什么活着。因此,也就有了自己的精神支柱。
比如一个人相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思想是对的,所以,他就把自己、自己的家庭和为了使自己和家庭生活得更好而从事的事业,作为了自己的精神支柱。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是精神支柱,为什么总要把精神指引下的事业说成是精神支柱呢?
因为既然是精神指引下的事业,这一事业就是精神的具体体现。比如我们的公有制社会主义事业,它就是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伤害了公有制的社会主义事业,就是伤害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也就伤害了我们党的精神。
有人会问,一个人如果没有精神支柱,将会怎样?
在正常情况下,凡理智健全的人,不可能没有精神支柱。只有在受到外力的重大打击,精神支柱已经折断的情况下,这个人才暂时没有了精神支柱。
此时,他就已经精神崩溃。一个人精神崩溃后,要在领导和亲友帮助下使自己的精神支柱得以再生,因为精神支柱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如果不能再生,这个人就会得抑郁症而死或自杀身亡。世界上那些抑郁而死和轻生自杀者,都是没有精神支柱又不能再生精神支柱的人。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同他的生命紧紧连在一起,彼有此有,彼无此亡。
精神支柱的重要性,还表现在我们每一个人活着不但一切都为了它,而且所有的行为也都是在它的指挥下进行的。为了自己的精神支柱,每个人都会献出自己的一切,甚至包括自己的生命。回想革命战争时代,有多少革命先烈为革命英勇牺牲;建国以后,又有多少英雄模范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英勇献身?
那些把自己和自己的家庭作为精神支柱的人,为了自己和自己的家庭整日奔波劳碌,一生一世无怨无悔,看看世界上的人,有哪一个不是这样?
由此看来,一个人与自己的精神支柱的关系,就是精神支柱支撑着自己的生命,而自己则是把一切都献给精神支柱,包括自己的生命。
精神支柱是每一个人最重要的精神器官,但它并不是一个人唯一的精神器官。精神支柱好比是我们前进的总目标,而要达到总目标,还必须有分阶段、分步骤的具体目标。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总目标,为了达到这个总目标,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还必须有具体的奋斗目标。在新民主主义阶段,我们的具体奋斗目标是武装夺取政权。建国后,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建设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就是我们的具体奋斗目标,现在走资派夺取了政权,还复辟了资本主义,重新夺取政权,再建设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就是我们下一阶段的具体奋斗目标。
一个以自己和自己的家庭为精神支柱的人,能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就是他终生为之奋斗的总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就必须在不同时期,根据当时的具体条件来确定具体的奋斗目标。这是人们生活的必然。看着自己和周围熟悉的人,有哪一个不是这样走着自己的人生之路呢?
二 关于爱国主义
对于爱国主义这一词语,相信人们都懂得它是什么意思,但在探讨热爱祖国时,必须要搞清楚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国家的主人到底是谁?第二个问题就是朝廷与国家是不是一回事?不将这两个问题弄清楚,就无法知道爱国主义能否会成为人们的精神支柱。
关于第一个问题,这在理论上好像并不存在多大问题,谁都承认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但在实际上,总会出现因为“国不爱民”从而导致“民不爱国”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因为几千年中国历史上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就一直认为国家是他们的私有财产。“国家是朕的江山社稷”,“百姓是朕的子民”。这种“朕即国家”的理念根本就是错误的。因为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建立,都是先有居民在一定的地域内生活,而后才建立国家政权。没有人民就没有国家。可是,历史上的统治者却都认为自己就是国家。人民如果胆敢反对朝廷,那就是弥天大罪。
从历史上看各个朝代涌现出来的英雄,最初是与大自然作斗争中建立丰功伟业者,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就是如此。到后来抗击外敌入侵功勋卓著者被社会尊崇为英雄,岳飞、戚继光、邓世昌以及文艺作品中的花木兰、穆桂英都是这样的英雄。这样的英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忠君报国。尽管这些英雄所在时的朝廷都是阻碍社会前进的腐朽朝廷,因为外敌之所以能够入侵,那时的国家必定是软弱的,而造成国家软弱的原因肯定是朝廷的腐败。面对腐败的朝廷,我们的英雄仍然坚持忠君报国,这种情况说明了什么?只能说明虽然历史上的朝廷所宣扬的“朕即国家”的理念是反动的,但由于觉悟的局限性,当时人民还是认可了统治阶级的这种反动思想。
再说朝廷和国家并不是一回事的问题,中国的历史前进到近代以后,这种情况才有了改变,在我国提出这种观点的,是梁启超和陈独秀。首先必须肯定,这种观点无疑是正确的。因为一个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而在这五千年了却经过了几百个朝廷,这么多朝廷良莠不齐,而国家就是一个。朝廷与国家怎么是一回事呢?他们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观点,就是为了说明这样的一个道理——推翻阻碍国家发展的朝廷,不但不是危害国家的行为,而且正是爱国的表现,因为只有推翻了阻碍国家发展的朝廷,国家才能够发展强大。这种正确的理念被人们接受以后,神州大地才燃起改革和革命的烽火。在人们公认的英雄中,不但有了抗击日寇的杨靖宇、赵一曼。而且也有了推翻腐朽朝廷的秋瑾和江姐。
通过对以上两个问题的论述,我们会认识到不但建设国家和保卫国家是爱国主义的表现,而且推翻阻碍国家发展的朝廷,更是爱国主义的内容。只有不但在口头上强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而且还必须在实际行动上落实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使国家与人民完全融为一体,做到利益完全一致,爱国主义才会在人们的心中扎根。
毛泽东时代的国家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就是人类有史以来最融洽的关系。新中国建立不久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能够取得胜利;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人民能够默默忍受,毫无怨言;文化大革命中能过做到全民参与,民兵手中都收拿武器却能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在今天能够像想吗?从这里,难道我们还看不到那时国家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多么的理想。
而这一切都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才会取得的。尽人皆知,那个时代中国的社会没有信仰缺失的问题,而人民的信仰就是毛泽东思想。
三 爱国主义能否成为我们的精神支柱
在论述第一个问题时,我就讲了对于具有信仰的人来说,他们的信仰就是自己的精神支柱。对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来说,这个政党、这和国家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就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如果他们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已被实践证明并不能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那就说明这一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错误的。
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不可能仅仅是爱国主义,因此说爱国主义可以是人们精神支柱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能成为它的全部。
2016.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