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我们都来做一点吧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050

[转载]知青楷模邢燕子、朱克家、侯隽、董加耕  他们这样纪念毛

$
0
0

知青楷模邢燕子、朱克家、侯隽、董加耕他们这样纪念毛主席

作者:刘序言 黄杰

发布日期:2015-12-18 09:07:56

来源:小桃网

【按】在毛泽东时代,有千万名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上山下乡,来到农村及边远山区的人民公社,参加了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建设。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的劳动锻炼的同时,也积攒了无穷的精神财富,在自己人生的经历中写下了浓浓的一笔,为后来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邢燕子、朱克家、侯隽、董加耕等人是那一代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楷模。抚今追昔,他们仍然坚守信念,不忘指导他们前进的伟大领袖毛主席!

    邢燕子:毛主席 我们想念您!

    邢燕子,原名邢秀英,1940年出生,河北宝坻(今属天津)人。1958年中学毕业后回乡参加农业生产。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0年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邢燕子发愤图强建设农村》,介绍了邢燕子的先进事迹。此后,成为上山下乡的知青典型,被称为毛泽东时代的好姑娘。邢燕子曾5次见到毛泽东,是毛泽东牵着手把她领上了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席台,在毛泽东不许子女参加的生日宴会上,她是被特别邀请并坐在毛泽东身边的青年代表之一。她先后历任中共河北省委委员、宝坻县委副书记、地委常委、天津市委书记、市政协副主席。现退休。

      2009年9月14日,她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邢燕子连续重写五次缅词,她说:写不好怕主席说我这么多年怎么没有进步!

    12月9日,小桃网记者在天津邢燕子的家里见到今年已经75岁的邢燕子老师,邀请她为“纪念毛主席诞辰122周年——网上献花活动”给毛主席网上献花留言,邢燕子听后十分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她特意拿出了宣纸笔墨,她要用自己的书法为毛主席诞辰122周年献礼。

 书房里,记者看到多张邢燕子与毛主席的合影谈起这些合影,她兴奋不已:“那是我第二次和毛主席握手,生日宴上我第一次近距离与他老人家接触,这些记忆我终生难忘。”

1964年12月26日,毛泽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见并宴请知识青年邢燕子、董加耕

1964年12月21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邢燕子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出席会议。开幕前,毛泽东在后台与代表们握手。随后,毛泽东拉着邢燕子的手走上主席台,为她找到座位。会议进行到第六天,朱德让邢燕子和另一位知青代表董加耕留下,并将他们带到后台休息厅。在那里,周恩来向邢燕子询问了宝坻的粮食生产情况。邢燕子告诉记者,直到那时她都不清楚朱德让自己留下来的原因。

稍后,周恩来将邢燕子等人引进小客厅。邢燕子回忆说:“当时一进去,我看到有三张桌子。后来毛主席走进来,大家立刻鼓掌,毛主席微笑地示意大家坐下。我当时很紧张,不知该坐到哪。这时工作人员走过来说让我和董加耕坐在毛主席身旁。于是,我坐到毛主席的右手边。直到这时,我才知道当天是毛主席的71岁生日。”据邢燕子回忆,当时围坐在一桌的还有彭真、陈永贵、钱学森、王进喜和陶铸的夫人曾志等。

邢燕子接着告诉记者:“那天毛主席说一不请客,二不祝寿,就想和大家一起谈谈。说着,毛主席抽出一支烟,我忙着为他点上。毛主席说那天没有让自己的孩子们来,孩子是吃蜜糖长大的,不称。

在写完第一副缅词后,邢燕子感觉不满意,坚持要重新写,虽然我们认为已经写得很好了,但她说:“这是要向毛主席汇报,含糊不得,不然主席得说我这么多年怎么没有进步呢!”就这样,她一连重复写了五次。由于身体原因,她拿笔的手在写字的时候总是在不自觉的微微颤抖,每写一次要歇一会儿,然而她对主席内心的敬意始终支持着她重复书写缅词,她的每一次动笔都包含着对主席深深的怀念,她说“要把自己最好的作品献给主席!”

毛主席 我们想念您!  邢燕子 

邢燕子用手机为毛主席献花

朱克家:“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朱克家,1950年11月生,上海市人,197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参加工作。1969年4月起为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伦公社幺等寨插队知识青年。曾任大卡大队人民教师。197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74年起任中共云南省委列席常委、云南省批林批孔办公室副主任。1975年1月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75年10月起至1977年任共青团云南省委书记。1979年3月起为云南省恩洪煤矿一号井掘进队、洗煤厂工人。1987年8月起为云南省恩洪煤矿工会电视差转台职工。1995年1月起任云南省恩洪煤矿恩洪大厦经理。是中共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曾当选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

正在给毛主席写缅词的朱克家

朱克家(中)与小桃网董事长洪朝晖(右)


侯隽: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永远指导我们前进!

侯隽,女,1943年生,原籍北京。1962年高中毕业后放弃高考,只身从北京来到天津宝坻县窦家村(今属史各庄乡)安家落户,立志做一个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1963年7月,共青团天津地委发出《关于在知识青年中开民学习侯隽事迹的通知》,在天津地区青少年中掀起学习侯隽的热潮。1964年侯隽与邢燕子一起出席河北省劳动模范代表大会。1971年在北京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同年被选为中共天津地委委员。中共宝坻县委委员,1973年任中共宝坻县委副书记,1976年任国务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领导小组副组长。1972年以中国农民代表的身份访问日本。1980年始任宝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从1980年至1990年,侯隽担任宝坻县人大副主任,1991年起,担任宝坻县副县长,2001年1月,57岁的侯隽出任宝坻县政协主席,当年9月撤县设区后,侯隽一直担任宝坻区政协主席直至2007年5月退休。

 

正在给毛主席写缅词的侯隽

侯隽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永远指导我们前进!


董加耕:伟大领袖毛主席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董加耕,曾任江苏盐城团地委书记、盐城县委副书记、团中央委员、国务院知青领导小组成员等职,曾当选为第3届全国人大代表主席团成员、执行主席,第4届全国人大常委、盐都县政协副主席。1961年5月,董加耕毅然放弃去北京大学深造的机会,立志回乡务农,他的行动曾影响上世纪中国乃至前苏联等国内外千千万万青年的行为。1964年3月20日《人民日报》指出“董加耕所走的路,就是毛泽东时代知识青年应该走的路。”建国50周年前夕,董加耕入选“共和国英模”50人。2005年董加耕享受全国劳动模范待遇。

 

董加耕:伟大领袖毛主席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050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