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经济思想是一座内容丰富、个性显著、信念坚定的精神宝库,它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在中国经济领域的普遍应用,而且充满了中国人民强烈的首创意识与深厚的人文情怀,推动了中国经济从一穷二白向繁荣富强的伟大跨越,代表了社会主义国家独立于全球资本主义经济思想体系之外的最高峰。
遗憾的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毛泽东思想包括经济思想,经历了被怀疑、被曲解、被放弃的可悲过程。由此,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宏观经济规划,陷入了缺乏理想信念,缺乏哲学底蕴,缺乏独特创造,缺乏道义原则的思想荒漠。相应地作为微观个体的中国国民,大多付出了信念迷失、心理失衡、义利纠结的精神代价。
思想是观念的集成,一切社会、一切国家、一切人物的经济思想,无不打上了思想主体自身之精神信念的深刻烙印,毛泽东经济思想理所当然地闪耀着毛泽东精神信念的伟大之光!归根结底,毛泽东的精神信念就是闪耀在毛泽东经济思想背后的活的本质与灵魂,毛泽东的精神信念就是毛泽东经济思想的哲学旗帜与创新路标!
今天的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了大开放、大竞争、大整合的全球化时代;今天的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必须放眼世界的全球经济战略设计的新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强国尤其以美国为代表,突出地把信念规则置于其全球经济战略设计的思想核心,由此加快推动其大力度、深层次的战略创新,全力争夺世界经济领导权。
在这样的时代,继续坚持“特色理论”的蒙昧主义指导是不行的,继续坚持拾西方经济思想之牙慧的洋奴主义也是不行的,继续放弃毛泽东经济思想的伟大精髓更是不行的。这正是我们重温毛泽东经济思想的目的之所在——毛泽东经济思想的伟大信念,是照亮中国经济巨轮之全球征程不落的红日,是中国全球经济战略设计的精神指南!
指南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国格观
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捍卫中国之尊严与国格不容动摇的思想底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它的完整表述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一信念贯穿毛泽东经济思想的始终。
“革命是自主,建设也是自主。”在经济建设问题上,毛泽东始终坚持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描绘出中国经济的发展之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这些经济纲领完全是中国独立自主经济思想的产物,在马克思主义现成的书本上找不到,在苏联老大哥的“经验宝库中”也没有。
独立思考、“以苏为鉴”,走中国自己的路,是毛泽东领导中国建设的重要特点。1956年4月4日,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明确地提出:苏共二十大给我们的教益,“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在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毛泽东《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一九四五年一月十日)
“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我们并不孤立,全世界一切反对帝国主义的国家和人民都是我们的朋友。但是我们强调自力更生,我们能够依靠自己组织的力量,打败一切中外反动派。”(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三日)
“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认真学习外国的好经验,也一定要研究外国的坏经验――引以为戒,这就是我们的路线。”(毛泽东,一九五八年六月,《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80页。)
这些话可以说是毛泽东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思想的高度概括。正是在这一伟大信念的激励与动员下,中国人民战胜了资金、技术、设备均严重不足等不利情况,创造了那么多无法用所谓的经典经济学理论解释的“人间奇迹”:红旗渠、大寨田、大庆油田、成千上万个水库,甚至把两弹一星也送上了天。
今天,坚持毛泽东“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国格观”,是中国全球经济战略设计的精神指南:什么时候中国经济背离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一伟大信念,什么时候中国经济就坠入了丧失独立性的“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精神附庸、“与国际接轨”的规则附庸、“参与低端分工”的业务附庸的全面奴化之境——毛泽东时代独立自主研发的大飞机项目惨遭下马的悲剧,就是明证。与此相应,失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信念的中国,不仅在全球高技术创新大战中乏善可陈,鲜有掌握全球顶级核心知识产权的战略突破;代表中国经济主权的国内经济立法活动,竟然也受到了以美国为主的西方跨国公司的干扰摆布;而中国经济的命脉、中国的金融控制权,却极其奇怪地日趋旁落在美国人的手中——这更是敲醒着中国经济已经在全球化进程中,沉沦迷失、有辱国格的可怕警钟!
指南二: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历史观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论联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所在。作为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民族英雄,毛泽东心中总是装着人民、信任人民,其经济思想无疑体现着“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历史观”。
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拥有无限的创造力,蕴藏了极大的积极性,是中国经济向深度和广度进军的主要力量: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一九四一年三月、四月)
“群众中蕴藏了一种极大的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毛泽东《这个乡两年就合作化了》一文的按语,一九五五年)
“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他们可以组织起来,向一切可以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替自己创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业。”(毛泽东《多余劳动力找到了出路》一文的按语,一九五五年)
我们应当相信人民——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的中国人民,将掌握中国的命运,创造中国的财富,并战胜一切困难与挑战:
“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一九五五年七月三十一日)
“除了党的领导之外,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从来也没有看见人民群众象现在这样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毛泽东《介绍一个合作社》,一九五八年四月十五日)
“社会的财富是工人、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自己创造的。只要这些人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又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不是回避问题,而是用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任何人间的困难总是可以解决的。” (毛泽东《书记动手,全党办社》一文的按语,一九五五年)
依靠人民,是我们的取胜之法;服务人民,是我们的出发点:
“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至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毛泽东《论联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
今天,坚持毛泽东“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历史观”,是中国全球经济战略设计的精神指南: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财富转移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强有力地改变着大国竞争的格局与国民利益的分配,中国当然也不能置身于世外。须知,中国社会的财富是中国人民自己创造的,这些财富的服务目标只能是中国人民,而不能是美国的政客与资本家——挥霍中国人民的血汗、购买美国上万亿美元垃圾国债给美国输血的所谓“负责任的大国”战略投资行为,必须终止了!中国经济全球化进程依靠官僚、洋人和资本家进行决策,让人民靠边站的独裁而且涉嫌卖国的行为,也必须一并终止!当中国政府向毛泽东“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历史观”进行伟大的回归,中国人民掌握自己的政治命运进而掌握自己的经济命运的时代,必将重新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