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火红的年代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23ab1bc0102w3ie.html |
江西婺源县鄣公山
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世上唯一一所沿用“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名字的学校
1958年,针对垦殖场农民不识字的问题,毛主席对时任江西省副省长的汪东兴说:“让上不起学的农民上学,好不好?”
这所江西婺源县鄣公山坚持了50年的共大分校,正是根据毛主席的指示,为了加快对江西革命老根据地的开发和建设,为了满足全省人民群众、特别是较贫困的工农及其子女迫切要求提高文化素质的愿望的情况下,在1958年8月1日,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总校正式成立。当天,鄣公山共大和设在全省各地的其它分校同时举行了开学典礼,该分校是最早成立的30所共大分校之一。此前,该校一直位于婺源的鄣公山,2005年,它由鄣公山搬迁到婺源县城,并把当地的师范专修学校和卫校合并。
鄣公山共大自1958年创办到1992年,办学34年为社会培养了各种专业技术人才,“其中农学857人,林学专业254人,牧医专业583人,农机与工业动力专业1065人,财会与财经专业577人,医疗卫生专业88人,师资人才147人,化工专业687人加上各种短训班总数逾5000人。毕业生获高中级技术职称近500人,初级职称达4000人,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成为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其中厅处级干部18人,科级干部200多人。”(见高长生主编的《鄣公山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发展简史》)
1980年,面对总校和大部分分校纷纷的改旗易帜、停办撤销,直到今天共大仍坚守着这方最后的家园,成为世界上最后的一个共大。曾任鄣公山共大校长的林春说,“自1980年共大总校改名后,我们没有接到任何行政命令说不办或者不能用共产主义劳动大学这个校名。”
鄣公山共大校牌能够保留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历史的责任。随着岁月的推移和不断的反思,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共大”蕴含的巨大价值。
“共大”曾经是共和国教育的一面旗帜,共大的品牌有着独特的人文历史价值,它将永远散发出特有的魅力,让人们铭记着那段波澜壮阔的教育历史。
“共大”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重大实践,是对中国特色教育的积极探索和大胆创新,共大模式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仍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共大”精神永远值得传承和发扬。共大精神包括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不怕困难、坚忍不拔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一心为农民服务的精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1961年,共大创办三周年时,毛泽东亲自提笔,给共大写了一封贺信,就是著名的《七三○指示》。
1964年,江西共大的分校达到历史最高峰,各地开办的分校达到108所,那一年共大在校生人数有5万之多,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教育事业的发展是要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的。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如毛主席说的:“单靠政府用有限的财力办的几个学校、报纸等等,是不足以完成提高民族文化和民族觉悟伟大任务的。”创办共大就是突破完全依靠国家拿钱办学的模式,把依靠国家办学和群众办学结合起来。
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实行“半工半读,勤工俭学”的办校方针,是共大鲜明的办学特色。这一特色闪耀着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光芒。
毛泽东教育思想强调政治挂帅、普及为主和实践为重。早在1934年,毛主席就提出,苏维埃教育的总方针“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大众,在于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中国广大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于1949年底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内,发展教育应以普及为主。毛主席在不少的著作与讲话中都一再强调“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一种更重要的学习。”共大是在毛主席的亲自关怀下创办起来的,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重大实践与探索。
伟大的《七三○指示》
给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一封信
(1961年7月30日)
同志们:
你们的事业,我是完全赞成的。半工半读,勤工俭学,不要国家一分钱,小学、中学、大学都有,分散在全省各个山头,少数在平地。这样的学校确是很好的。在校的青年居多,也有一部分中年干部。我希望不但在江西有这样的学校,各省也应有这样的学校。各省应派有能力有见识的负责同志到江西来考察,吸取经验,回去试办。初时学生宜少,逐渐增多,至江西这样有五万人之多。
再则,党、政、民(工、青、妇)机关,也要办学校,半工半学。不过同江西这类的半工半学不同。江西的工,是农业、林业、牧业这一类的工,学是农、林、牧这一类的学。而党、政、民机关的工,则是党、政、民机关的工,学是文化科学、时事、马列主义理论这样一些的学。所以两者是不同的。中央机关已办的两个学校,一个是中央警卫团的,办了六七年了,战士、干部们从初识文字进小学,然后进中学,然后进大学,一九六○年,他们已进大学部门了。他们很高兴,写了一封信给我,这封信,可以印给你们看一看。另一个,是去年(一九六○年)办起的,是中南海党的各种机关办的,同样是半工半读。工是机关的工,无非是机要人员,生活服务人员,招待人员,医务人员,保卫人员,及其他人员。警卫团是军队,他们有警卫职务,即是站岗放哨,这是他们的工。他们还有严格的军事训练。这些,与文职机关的学校,是不同的。
一九六一年八月,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三周年纪念,主持者要我写几个字。这是一件大事,因此为他们写了如上的一些话。
一九六一年七月三十日
来源:Communism_1226
